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紫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621007267402E/2024-00045 分类: 综合政务、报告
发布机构: 紫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4-02-29
名称: 2024年紫金县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2-29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2024年紫金县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4-02-29  浏览次数:-


2024年2月28日在紫金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紫金县人民政府县长  邓红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发展、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经济保持稳中向好良好态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76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排名全市第3;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7.17亿元、同比增长7.3%,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69亿元、同比增长6.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3亿元、同比增长7.6%,一二三产增速均排名全市第2,建筑业总产值、商品房销售面积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市前列。

  (一)工业经济加速壮大。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大力实施“六大争先行动”,推动紫城工业园和蓝塘产业新城两大工业发展平台成功认定为广东省紫金产业园,“工业立县”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一是园区建设扩容增效。基本完成北区(紫城工业园)二期和南区(蓝塘产业新城)征地拆迁工作,建成金龙大道二期、南环路等路网5.5公里,公共服务区、冷链物流园等配套设施建成运营,园区承载力加快提升。二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创新“3+16+21”招商工作机制,出台“飞地经济”实施办法,新签约圣托智能、壹立电器等工业项目43个、合同总投资118.5亿元,其中各镇引进项目20个、合同总投资35亿元;推动远鑫新材料、鑫捷智能等15个项目动工建设,智联科技、金士领科技等10个项目建成投产;实现新上规企业11家,增量位居全市第2,规上工业企业总量超临江工业园划出前总量。认真落实县领导挂钩服务重点项目和企业责任制,成功推动立国制药等7家优质企业增资扩产1.67亿元,春米六等9家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实现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4.2%,工业经济保持向上向好发展势头。三是产城融合步伐加快。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蓝塘镇城产融合控制性详规加快编制,改造升级蓝塘大道2公里,电商物流园、城西九年一贯制学校、城西实验幼儿园等项目加快规划建设,推动教育、医疗资源向园区延伸,卫生保洁、智慧管理、公共交通纳入县城一体化管理,公共服务供给不断优化,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四是“多点多园”稳步推进。全市首个预制菜产业园动工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义容新材料产业园和总投资16亿元的水墩水产业园启动建设,禾远科创“楼宇产业园”引进项目11个、合同总投资3.79亿元,“多点多园”平台发展格局加快拓展。此外,坚持抓项目、扩投资,力促2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6%、完成率排名全市第2,推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全年争取债券资金14.6亿元、国债资金1.46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1151万元,为我县重大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财力保障。

  (二)城镇面貌明显改善。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坚持精建细管,以绣花功夫实施城市更新,全力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县城品质加快提升。加快城南新区开发建设步伐,完成征地320亩,建成文福路、文新东路等道路0.6公里,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深入实施品质县城三年提升行动,完成香江中路(尔崧中学至公安局段)、秋江中路等7条市政道路优化提升,城西人行天桥建成投用,新建雨污管网2.68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8个,城南、城西片区供水改造扩网工程加快建设,完成中山公园、河滨公园升级改造,城市短板加快补齐。引进国际商贸城、森大森商业购物广场等项目,推动港盛新天地建成运营,入选第一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省级示范县。二是美丽圩镇加快建设。积极开展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大力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凤安、柏埔等7个镇完成圩镇主干道沥青路面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修建排水排污管网4公里,推动紫城镇跻身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百强榜,蓝塘镇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九和镇获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龙窝、义容等镇达到市级“示范圩镇”标准。三是城镇管理更加精细。常态化开展“创文”“巩卫”活动,完成县城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圩镇长效管护机制,龙窝、黄塘等镇圩镇环境明显提升,义容镇创建国家卫生镇通过实地考评验收,城镇环境更加宜居,群众生活更加舒心。

  (三)乡村振兴取得新进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建设高标准农田2.76万亩,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3.6万亩、产量17.41万吨,继续保持只增不减态势。深入实施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功举办第五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首届中国蝉茶(紫金)开采节等系列大型茶事活动,中国蝉茶交易中心揭牌运营,2个大型茶叶加工厂建成投产,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8万亩、总产值达16亿元,同比增速均达14%以上,成为全省首个“广东生态茶园区域品牌县”,获评“多彩茶乡-特色魅力茶乡”“广东生态茶创新试验区”“广东省农业科技园”等荣誉称号。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创建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1家、省级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2家。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积极开展“千塘万渠”清淤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75公里,新增农村村内硬底化道路326公里,行政村整村厕所改造提升完成率、生活垃圾处理率、污水治理率分别达70.61%、100%、6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24%,新建美丽宜居村32个、特色精品村6个,全县美丽宜居村占比达76%,11个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加快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成功引进幸福一方茶旅运动城、东金智能渔业等农业、文旅产业项目46个、合同总投资68.22亿元。深入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创设强村公司25家,推动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四)“融湾”“融深”稳步推进。坚持全域全面“融湾”“融深”,主动对接湾区、服务大局,推动紫金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硬联通”加快改善。主动对接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河紫高速公路、国道G236线紫城至苏区段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九和大桥改建工程建成通车,完成安防工程108公里、路面修复工程74.65公里,交通出行更加便利。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东段工程(河源段)竣工投产,500千伏碧山等一批输变电工程项目加快建设,建成123个配网基建项目,能源网络日趋完善。二是“软联通”持续优化。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推动省“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投资广东”招商引资对接平台本地化应用。深化落实“一窗办、简化办、马上办、网上办”,推动42个“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事项落地实施、53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视频办”“零跑动”、13项服务事项实现紫金龙华双向办理,新增企业756家、同比增长30.57%,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3家,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县工商联荣获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荣誉称号。强化企业信用监管,企业年报率连续5年排名全市第1。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推动全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2.23亿元,在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排名第1。三是“企联通”稳步推进。深化运用龙紫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大力实施双向“飞地经济”。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推动威尔福科技、博辉实业、沐林听风生态农业3家企业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嘉辰科技、天宏科技等14家企业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五)绿美建设初见成效。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美紫金生态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在全市林长制考核中位列第1。一是绿美行动扎实推进。大力实施绿美紫金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林分优化、新造林抚育、森林抚育等任务完成量排名全市前列,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治面积17.27万亩,七木寨郊野公园、鹰峰山林长绿美园等2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加快建设,建成紫城镇水澄村、榕林村等2个古树公园。成功申报省级保障性育苗基地2个,南岭镇入选省级森林城镇,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获评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广东紫金龙窝穿山甲重要栖息地入选国家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二是生态屏障持续巩固。狠抓“管车、降尘、治污、禁烧、控放”,完成工业炉窑整治10家,空气质量指数保持全省前列。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启动实施秋香江流域(蓝塘段、瓦溪段)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宗,境内地表水考核断面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稳定在100%。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固体废物行为,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17.15公顷,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稳定。认真抓好环保督察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交办案件全部办结,第二轮省生态环保督察组交办案件基本办结。三是绿色发展步伐加快。完成碳达峰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办理节能审查项目4个,落实节能监察企业5家,双碳工作稳步推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年新造油茶1万亩,油茶产值达0.8亿元。新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家,带动从业林农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龙窝镇梅园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获评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积极开展龙紫碳汇交易合作,国家储备林首期项目启动建设,推动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社会治理更加高效。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大力推进“1+6+N”工作体系建设,成立县、镇“饶让”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完成16个镇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创新推出“法院+”“擂茶调解法”等特色调解法,全面推广凤安镇“禾坪说事”基层治理模式,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龙窝镇礼坑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蓝塘镇半径村、凤安镇佛岭村、敬梓镇中联村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紫城镇获评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乡镇。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全县道路交通亡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森林防灭火“紫金经验”得到了省森防指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在全市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消防工作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河安2023”及夏季治安打击行动总体成效排在全市前列,社会环境更加安全稳定。

  (七)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力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全年民生投入46.12亿元,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66%,“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新进展。一是民生保障持续加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实施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用心用情办结民生问题64宗。坚持把就业摆在优先位置,全年新增就业3006人,促进创业2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持续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圳兴万村”全国首个试点项目“乐龄之家”在中坝镇北坑村落地运营,完成3家镇级敬老院改造提升,蓝塘镇、义容镇长者饭堂建成投用,完成11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1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城乡低保、孤儿生活保障金和残疾人“两项补贴”逐年提高。退役军人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通过省实地考评验收。二是教育事业提质发展。加快推进士贵学校改扩建特殊学校项目建设,完成6所寄宿制学校“一人一床”项目,新增标准寄宿床位1630个,县城大班额、学生“两人一床”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力实施“双百行动”,健全完善人才“双向交流培养”机制,选调交流轮岗教师306名,调整和交流轮岗校级领导干部55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率达到100%,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深化委托办学模式,紫金中学高考成绩“从入口看出口”,本科上线人数不断增加,龙华紫金实验学校中考“三率一平”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1,蓝塘镇中心小学入选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学校,片区化办学取得初步成效,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三是医疗事业加快发展。县第三人民医院、县精神卫生中心、紫城镇卫生院新院动工建设,黄塘、瓦溪、中坝、义容等4家卫生院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出台卫生人才引育政策,招聘重点医学院校毕业的优秀医务人员102人,定向培养本地医学人才16人,医疗队伍综合素质有效提升。持续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体系,成功申报“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单位”,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标准认证、卒中中心通过省级标准认证,县中医院通过“二甲”复审,县域内住院率连续三年稳步提升,初步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四是文体生活更加丰富。科学划定38处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动工建设苏区农运陈列馆等项目,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断加强。举办文化惠民活动275场,紫金花朝戏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接你回家》获得省艺术节大型舞台艺术作品戏剧组三等奖,《夜访农户》获得省群众文艺作品一等奖,县镇科技馆体系建设和运营模式在全省推广。竞技体育成绩优异,紫金籍运动员朱鑫代表国家队参加亚洲激流回旋青年锦标赛获得男子单人划艇冠军,诸伟亮参加省残疾人运动会射箭项目获得1金1铜,紫金健儿参加省青少年激流回旋锦标赛勇夺5金2银4铜。成功举办县第十届运动会、“村BA”等体育赛事活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此外,爱国统一战线、卫生、档案、史志、文联、气象、老龄、工会、青年、妇儿、宗教、国防动员等工作取得新进步,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重大事项向县委请示报告,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全年办好人大代表建议64件、政协委员提案37件。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重大决策程序、议事规则和监督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认真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办结行政复议案件70件,依法行政水平有效提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过紧日子”,财政非刚性支出持续压减,有限财力更多用于保民生、促发展,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获财政部通报表彰。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依法严厉查处违纪违规案件,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历程很不平凡,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得益于人民团体、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凝聚着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指战员,向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紫金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紫金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困难。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资金、土地、能耗等发展要素保障趋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乡镇联城带村功能较为薄弱,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绿美紫金生态建设内生动力仍未充分激发;公共服务相对滞后,民生短板突出,共享发展任务艰巨;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干部争先创优意识和攻坚克难精神还有待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已经采取相应措施,今后还将加大力度,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持续推进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非凡。当前,我国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条件,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利好日益凸显、乘数效应持续释放,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省委部署实施坚持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大决策,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等政策红利加快落地,市委提出着力打造“三大河源样板”、奋力实现“八大提升”以及县委提出推进“三大紫金实践”、取得“七大新进展”,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实践路径。紫金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园区承载能力有效提升,营商环境更趋优化,生态优势持续放大,赛龙夺锦、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氛围愈加浓厚,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增强了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8”具体安排,按照县委“137”工作安排,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争当绿色崛起先行地的奋战势头,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进出口总额增长与2023年持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前进方向、保持战略定力,把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要锚定“争当绿色崛起先行地”目标任务,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入贯彻落实“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重要要求,科学把握“稳”与“进”、“立”与“破”、“质”与“量”等关系,在做大经济增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存量、持续提升质量。要激活三大动力推进“三大实践”。要激活改革动力,深化县内“飞地经济”政策,着力破除城乡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紫金实践。要激活开放动力,主动承接“双区”产业外溢和产业转移,加快构建形成与大湾区紧密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紫金实践。要激活创新动力,瞄准绿色发展赛道,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绿色产品,加快开辟绿色产业创新场景,大力推进“绿富双赢”的紫金实践,推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要聚力推动“七大新进展”,全力抓好“百千万工程”、县域经济发展、绿美紫金生态建设、“融湾”“融深”、民生事业、统筹发展和安全、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实,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紫金实践新局面。

  今年重点抓好如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实体经济为本,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县”战略,始终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具有紫金特色的产业体系。

  做强工业经济。一是推动平台扩容提质。大力推进紫金省级产业园建设,力争在7月底全面完成北区二期中部片区和南区首期征地拆迁扫尾工作;加快推进北区“一横一纵”和南区“五横三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年建成7.5公里、完成投资5.3亿元;加快推动南区中央公园、加油站综合服务区和北区园区水系治理、电商物流园等配套设施启动建设,力争年内楼宇产业园、预制菜产业园等“园中园”建成运营,着力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努力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加快义容新材料产业园和水墩水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天高萤石加工、怡景矿泉水项目上半年进场建设。二是推动“四个一批”量质齐升。确保金盛兰二期、大阳电工增资扩产项目建成投产,力争金盛兰短流程钢铁项目成为全市首家百亿级企业。大力实施“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探索“以投代引”资本招商和推广“飞地经济”新模式,全年引进优质工业项目30个以上、合同投资额100亿元以上,其中合同投资额超10亿元项目1个以上。深入落实县领导挂钩服务重点项目和企业责任制,开展“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加快推进大阳电工二期、宏盈新材料等15个项目动工建设,力促勤进达实业、欣美新材料等15个项目投产达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实现工业投资3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5%,加快壮大工业“家底”。三是推动产业创新争优。锚定新电子、新材料、新制造等三大主导产业,围绕“链主”企业建链补链强链,充分发挥县科技创新中心作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源发柯式印刷、嘉德利再生资源等9家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力争年内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做优特色农业。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全面推行田长制,推动“小田变大田”试点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4.6万亩,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推动义容、蓝塘等镇粮食烘干厂加快建设,力争县粮食和救灾救援物资储备仓库在上半年建成投用。加快推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深入实施紫金蝉茶品牌建设工程,积极推进“紫金蝉茶”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探索建立紫金蝉茶质量追溯平台,加快建设紫金县蝉茶产业人才中心,持续落实新种茶叶奖补政策,力争茶叶种植面积达8.5万亩,充分发挥中国蝉茶交易中心平台作用,拓宽茶叶销售渠道,力争茶叶产值突破17亿元,争创省级农业“补改投”产业园。有序发展加州鲈鱼、热带观赏鱼等高密度水产养殖产业,持续做好本地特色畜禽品种保种繁育和提纯复壮工作,力争蓝塘土猪、三黄鸡、肉鸽等特色畜禽产品年出栏量分别实现1万头、1280万羽、780万羽以上,推动全年蔬菜、水果种植面积不少于13万亩、15万亩。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5家,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不少于4家。

  做旺第三产业。高标准编制紫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推动苏区革命旧遗址群创建4A级旅游景区,支持客茶谷创建3A级旅游景区,推进茶里王国旅游区等一批农文旅项目落地实施,提高“六色”旅游知名度。积极开展年货节、家电焕新、惠民消费月等促消费活动,加快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夜间经济、小店经济等消费增长点,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回暖。大力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铭豪汽车商贸城等项目尽快动工建设,支持大型商超、电商企业、餐饮酒店等发展壮大,力争年内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3家以上。

  做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争项目筹资金奖励机制作用,抢抓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绿美生态建设等政策红利,科学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的高质量项目,加快项目前置要件办理,提高项目成熟度,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进入省、市规划“盘子”和资金“笼子”,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县域发展和强镇兴村。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重点抓好中心城区市政管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县国防教育基地等46个总投资41.6亿元的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

  做好要素保障。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专项债券等资金,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继续实施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产业发展项目和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大力培植税源,抓好重点行业税收征管,加快盘活利用国有资源资产和土地资源,全力拓宽财政收入渠道。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科学统筹建设用地用林指标,统筹开展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整治,积极盘活闲置用地,整治提升产业园区用地68亩,切实保障项目用林用地需求。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育机制,认真落实人才引进若干措施,探索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努力引进更多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面貌更加靓丽。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全力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推动乡村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加快建设品质县城。高质量建设城南新区,加快推进“四横三纵”主路网建设,启动建设上楼安置小区,大力推进县三馆一中心建设,力争年内建成国际商贸城。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行动,完成县城东风路、新紫路升级改造工程,推动平安街(民安街至仁安街段)等一批“断头路”“瓶颈路”贯通提升,升级改造县城第二文明小区、永安花苑等5个老旧小区,建成一批口袋公园,持续提升县城功能品质。以创建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完成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扩建。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完善“科技+严防”查违控违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精心培育典型镇村。加快编制镇村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规划,支持区位优势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蓝塘镇打造成为县域副中心、典型镇,聚焦“1+4+7+9+N”工作重点,加快建设“三圈”,力争年内改造升级蓝塘大道、Y265线等交通路网17.7公里,完成芙蓉坝农贸市场、蓝塘碧道等公共设施建设,切实增强蓝塘镇联城带村功能。加快培育一批典型村,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为县域村均1.5倍以上,深入实施“五美”专项行动,力争所辖自然村至少3个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支持其他镇村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1-2个特色农业产业。深入开展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持续推进“三线”整治、地下管网改造和外立面规整,加快完善农贸市场、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扎实推进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持续做好圩镇“六乱”治理,进一步提升圩镇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出台县域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扎实推进“三村三带”建设,有序开展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和农房建设试点行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大力开展“千塘万渠”清淤行动,全面铺开“三美家庭”创建,完成农村村内道路硬底化300公里以上,新改建农村公路65公里,精心打造一批绿美公路和美丽农村路,推动县道三级公路比例达到38%以上,确保生活垃圾处理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继续保持在100%、99.24%,行政村整村厕所改造提升完成率、污水治理率分别提升至80%、77%以上,力争年内创建32个美丽宜居村、5个特色精品村。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发展途径,力争全县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5万元以上。

  (三)全域全面“融湾”“融深”,推动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坚持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一体推进软硬联通,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

  持续优化“硬联通”。积极推进龙汕铁路、河汕高速公路等项目提前规划建设,争取深河高铁、河揭高铁在县内设站,力争河紫高速开工建设,启动建设国道G236线龙潭至升平段、省道S340线龙窝至九和段等一批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加快提升内通外达水平。启动建设220千伏坝山、110千伏横径等一批输变电工程,推动500千伏碧山输变电工程、110千伏南岭输变电工程在年内竣工投产。

  持续提升“软联通”。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继续深化省“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本地化应用,推动镇级便民服务示范点建设。大力开展营商环境建设短板弱项提升行动,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四减”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推动全县办事标准、流程、时效与大湾区接轨,深化“一件事”“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窗通取”“网上办”服务,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深化“粤商通”招商推介服务,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格执行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双公示”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创建知识产权百强县,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充分借力帮扶协作。深化龙华对口帮扶协作,加快推进龙华紫金产业共建园建设,不断提高河源紫金(龙华)科技创新孵化中心运行质效,大力开展联合招商,推动两地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向更宽领域迈进。积极抢抓省领导定点联系紫金重大机遇,借助省教育厅、科技厅、邮政集团等省直部门和广新集团帮扶力量,主动争取产业、资金和技术等资源支持,推动纵向帮扶工作取得更大成果。深化校地合作,主动对接华南农业大学、惠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帮扶团队,完善重点项目共建清单,着力打造一批高校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品牌、新样板,推动“双百行动”双向奔赴、合作共赢。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稳妥推进扩权强县赋能、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县镇村发展活力。大力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活力效率、完善监管服务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加快复制推广各领域改革经验做法。

  (四)聚力绿美生态建设,推动绿色优势巩固提升。坚持系统观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积极推行节能降碳。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制度,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严把项目环评审核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统筹做好能耗“双控”工作,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序推进光伏等项目建设,逐步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校园,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狠抓“管车、降尘、治污、禁烧、控放”,紧盯移动源、工业源、扬尘源、生活源靶向施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9%以上。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做好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常态化开展“清四乱”行动,持续开展畜禽养殖专项整治行动,启动实施散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完成秋香江流域蓝塘段、瓦溪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确保国控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100%。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源头防控和风险防控,继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常态化巡查并严厉打击非法倾倒、转移固废危废等违法行为,确保土壤环境安全达标。大力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秩序。坚持长效治理,从严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

  持续厚植生态底色。统筹推进绿美紫金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积极开展“河力绿美”县镇村绿化专项行动,力争年内完成林分优化5.5万亩、新造林抚育6.42万亩、森林抚育4.85万亩,培育良种苗木45万株,推动全县村庄绿化覆盖率稳步提升。加快推进苏区镇森林城镇创建工作,力争年内建成森林乡村2个、古树公园1个,新建碧道3公里。有序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加快打造七木寨郊野公园主入口广场和休闲步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坚决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发展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和林下种养、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等传统产业,力争年内完成油茶新造1.22万亩、低改1000亩以上,畅通“两山”转化路径。深化龙紫双碳产业战略合作,稳步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完成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2万亩,持续提升木材供应能力,做强林业经济全产业链,带动涉林产值突破1.6亿元。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规范林权流转,培育林业龙头企业2家,新增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

  (五)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用实打实的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强化企业用工监测,积极开展“万千农民素质提升行动”,抓好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力争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推动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转向“人群全覆盖”。持续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新建2个镇级康园中心、实现16个乡镇全覆盖。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优化临时救助制度,年内改造提升6家养老机构,加快推进县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长者饭堂和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织密“一老一小”保障网。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紫城镇、蓝塘镇公益性公墓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启动城西九年一贯制学校、城西实验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完成8所寄宿制学校“一人一床”、士贵学校改扩建特殊学校等项目建设,新增标准寄宿床位2000个、特殊教育学位162个。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力促15所公办幼儿园整体提质升级,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持续完善乡镇“三所学校”建设,不断深化委托办学、集团化办学和片区化办学模式,合理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切实提升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着力打造农村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紫金模式。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大力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实现升学、就业双渠道发展。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认真落实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和招聘力度,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加快提升健康水平。全面推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紫金建设,加快县第三人民医院、县精神卫生中心、紫城镇卫生院新院、南岭卫生院综合门诊楼等项目建设,力促柏埔卫生院新院、义容卫生院新院和瓦溪卫生院九树分院建成投用,加快解决公卫设施短板。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强与大湾区高水平医院合作,强化专科联盟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积极引育高层次急需紧缺医疗卫生人才,快速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病媒生物防治,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坚持以学铸魂、以文化人、以文惠民,加快完成苏区8处革命旧遗址修缮布展,提档升级41个行政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做大做强花朝戏特色文化品牌,认真改编花朝大戏《母与子》,积极开展象舞、春牛舞等传统项目抢救性复排工作,持续申报文化遗产项目。新建5个镇级科技馆,实现镇级科技馆全覆盖,推动白溪科普基地创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大力开展各类文体惠民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文体生活需求。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由各位代表从以下12件民生实事中票决出10件:一是促进就业创业发展。二是加快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三是健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四是加快推进农村和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五是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放心重点行动。六是提高低保、特困人员保障水平。七是提高孤儿基本生活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八是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九是深化安全生产风险整治。十是稳步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十一是推进品质县城建设。十二是大力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

  (六)纵深推进平安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紫金,推动社会治理走在全市前列。

  着力防风险。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和机制,强化风险防控各项措施,聚焦房地产、金融、财政等重点领域,稳妥化解存量风险,坚决遏制增量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劳资纠纷、涉农涉土、涉退涉访等领域排查处置。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把稳守牢意识形态阵地。

  着力保安全。科学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巩固提升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成果,紧盯道路交通、防汛防寒、消防、建筑施工、城镇燃气、非煤矿山、食品药品、危化品和森林防灭火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排查整治,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加密区域自动气象站监测网项目和县119应急指挥中心建成投用,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快推进我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着力护稳定。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充分发挥智慧新警务和雪亮工程等平台作用,抓实抓紧社会治安防控,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优化基层法律服务,大力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扎实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完善“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立“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继续擦亮“禾坪说事”“积分+”“擂茶调解法”等治理品牌,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各位代表!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我们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以忠诚担当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把加强自身建设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县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开展“八五”普法,认真落实政务公开,严格依法高效履职,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用好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聚焦发展目标,聚合各方力量,切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坚持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充分发挥“赛龙夺锦”活动考核制度,推行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销号制落实,以“慢不得、坐不住、等不起”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狠抓工作落实,在高质量发展中比学赶超、竞标争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用政府“紧日子”换取群众“好日子”。

  各位代表!目标在前、使命在肩,征途漫漫、唯有实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为开创紫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六大争先行动”:园区建设争先行动、增资扩产争先行动、订单服务争先行动、“四个一批”争先行动、要素保障争先行动、产城融合争先行动。

  2.“3+16+21”:工业、农业、旅游业3支专业招商小分队,16个乡镇,21名招商大使。

  3.“飞地经济”: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4.“饶让”矛盾纠纷化解中心:集受理接待、协同指挥、分流转办、调处化解、跟踪督办、评估反馈为一体,集成多种调解方式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主要承担全县矛盾纠纷的排查预警、分析研判、分流调度和调处化解等职责。

  5.“擂茶调解法”:通过总结提炼出擂茶文化中“和谐”“礼仪”“孝亲”的三个元素,并将其运用到调解家事、邻里、亲戚朋友间的借贷、合同等类型纠纷的方法。

  6.“三大紫金实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绿富双赢”的“紫金实践”。

  7.“七大新进展”:聚力“头号工程”,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聚力“产业兴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聚力“全民参与”,推动绿美紫金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聚力改革赋能,推动“融湾”“融深”取得新进展;聚力服务供给,推动民生事业取得新进展;聚力大局稳定,推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取得新进展;聚力自我革命,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

  8.省委“1310”具体部署:“1”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3”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10”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①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②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③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新突破;④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⑤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⑥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上取得新突破;⑦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上取得新突破;⑧用心用情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取得新突破;⑨扎实推进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在构建新安全格局上取得新突破;⑩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取得新突破)。

  9.市委“138”具体安排:“1”锚定“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使命任务;“3”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河源样板、独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河源样板、“绿富双赢”河源样板;“8”奋力实现八大新提升(①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提升;②奋力推进制造业当家取得新提升;③奋力推进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取得新提升;④奋力推进“融湾”“融深”取得新提升;⑤奋力推进民生保障取得新提升;⑥奋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取得新提升;⑦奋力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取得新提升;⑧奋力推进党的建设取得新提升)。

  10.县委“137”工作安排:“1”锚定“实现又稳又好、加快发展”目标,“3”大力推进“三大紫金实践”,“7”推动“七大新进展”。

  11.“以投代引”:充分利用国资平台在项目、资金资源、企业尽调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项目招商引资闭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双赢。

  12.“补改投”:选取部分支持经营性领域和准公益性领域发展的无偿补助资金探索改为股权投入。

  13.“1+4+7+9+N”:“1”抓好一个规划引领,绘制圩镇建设图景;“4”抓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公共厕所“三大革命”和“六乱”整治(乱扔吐、乱堆放、乱摆卖、乱拉挂、乱贴画、乱搭建)等四项攻坚任务;“7”抓好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处美丽圩镇客厅、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9”抓好教育、医疗、养老、物流等九项综合服务;“N”抓好美丽圩镇全面建设管理,彰显经济社会发展特色。

  14.“三圈”: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

  15.“五美”专项行动:推进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建设专项行动。

  16.“三村三带”: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美丽乡村风貌带、美丽乡村精品带、乡村振兴示范带。

  17.“三美家庭”:“绿美”“和美”“富美”家庭创建试点工作。

  18.“四减”: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堵点难点问题,逐项清理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环节、申请材料、审批时限、许可收费,做到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从而优化审批机制。

  19.“三所学校”: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公办寄宿制学校。

  20.农村“法律明白人”: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实践,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村民。


相关链接:一图读懂紫金县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