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我镇绿化苗木种植质量,进一步落实各村(社区)对所种苗木的管护责任,做好苗木的后续管护工作,及时完成对损毁死株的补植管护,保证苗木量质并存,以提高苗木存活率为目标,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县农业农村局下发的15200株果树苗,建立责任明晰、管护标准、取得实效的补种机制,实现“种一棵活一棵、种一片美一片”的目标,确保镇村绿化工作取得实效。
二、工作内容
(一)明确补种责任。
1.结合“属地为主、共建协助、林业指导”的主思路,确定树苗补种责任,坚持缺多少补多少、应补尽补的原则。原则上由村(社区)党组织作为村委统一集中种植和乡贤认捐认种苗木的补种管护主体,对苗木补种工作承担具体责任;村小组、村民作为房前屋后种植苗木的补种管护主体,严格按照与村(社区)签订《果苗种植承诺书》,落实补种责任。
2.村(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内绿化工作负总责。驻村领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苗木补种第一责任人,驻村干部及包片干部为直接责任人(详见附件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负责村委集中种植树苗补种及督促包片干部对包片辖区内村民树苗补种工作负责跟踪补种进度和完成情况,苗木生长情况需每周向驻村领导报告;包片干部要主动担起绿化管护责任,落实对包片辖区需补种树苗种植情况全过程跟踪落实。驻村团队要加强督促指导,负责牵头抓总,定期抽查调研,全面掌握绿化工作情况,及时研判分析绿化效果,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所驻村包片补种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和指导,确保绿美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确定补种方案。各村(社区)要组织人力逐棵树苗进行查漏补缺并登记造册,检查树苗长势,排查统计出本辖区需要补种的果苗位置、数量、品种和规格,制定详细补种方案,抓住春季种植大好时节,在4月底前对本辖区内少株死株进行补植补种,并将每天补种情况上报至农林水服务中心。
(三)培土和施肥。在进行绿化补种之前,需要对原有的土壤进行处理为补种区域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包括松土、施肥、消毒等工作,以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促进补种苗木的生长和发育。
(四)灌溉和养护。确保补种的苗木得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供应。根据树种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制定适当的灌溉计划。同时,定期进行跟踪落实,加强养护管理,包括修剪、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切实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保持苗木的健康和良好生长。
(五)定期检查。各村(社区)需定期对补植补种苗木进行检查,对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及时监测,包括苗木的长势、根茎叶的状况等,一旦发现苗木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免影响整体的绿化效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要坚持把苗木补种及管护工作纳入乡村绿化的总体布局,扛牢镇村绿化工作政治责任,促进广大干部群众重视乡村绿化,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协同作战,保持跟踪督导,确保绿化美化效果。各村(社区)要切实履行对本辖区范围的绿化苗木补种补植和管护工作,建立相应管护机制,制定对损毁死株苗木的及时补种措施,及时自查自纠。
(二)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各村(社区)群众的宣传教育,鼓励各村(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宣传绿化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提高公众爱绿护绿的自觉性以及对树木补种的认识与支持,使大家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造林绿化中来,促进可持续的镇村绿化和生态保护。
(三)强化责任落实。镇绿美专班会同镇纪委办、党建办及有关部门将不定期对各村(社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及时通报相关情况。因补种工作不到位、管护不到位导致镇绿化工作造成不良后果的,将在全镇通报批评并约谈相关责任人,造成恶劣影响的,将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