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以来,我县教育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实施国家和省、市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强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紧紧围绕教育保障、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主题,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了教育“十三五”规划预期,为教育“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20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67所。其中小学(含教学点)272所、初中24所、完全中学2所、高级中学3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30所、民办幼儿园34所。
全县共有学生、幼儿111918人。其中小学55486人、初中23280人、高中10604人、职业技术学校1353人、特教61人(在校生58人,送教上门3人)、公办幼儿园(含附设幼儿班)11419人、民办幼儿园9715人。
全县共有在编教师6718人,分别是小学3882人、初中1695人、高中948人、职业技术学校133人、特殊教育学校18人、公办幼儿园42人。
(二)“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学前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启动并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建立起覆盖城乡、管理有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98.12%;全县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4.12%。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规模不断扩大,省市示范性幼儿园逐年增加。幼儿园教师学历和资格持证上岗率逐步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全县有规范化幼儿园52所,其中市一级幼儿园21所,县一级幼儿园6所,规范化幼儿园25所。
2.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效果更加明显,全县城乡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就学机会和办学质量等方面的差别基本消除,科学完备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不断健全,素质教育得到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品质明显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化、均衡化和普惠水平显著提高。2016年以来,我县义务教育小学生入学率提升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65%。2019年,我县被评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并顺利通过了“教育强县”复评。
3.高中教育办学特色逐步彰显。普通高中特色品牌建设持续推进,普通高中学校优质化水平不断提升。高中特色办学模式逐步形成,促进高中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学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等方面特色突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紫金中学的办学优势起到明显作用,办学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办学水平得到提升,获得“广东省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称号;农村薄弱普通高中办学优势、办学水平得到提升。2016年以来,我县共有1人被清华大学录取,3人被中山大学录取。2018年以来,每年投入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紫金中学教学改革绩效考核奖励。
4.职业教育办学基础不断夯实。2016年以来,紫金职校建立了学前教育、物联网、电子商务等实训基地,添置更新了部分专业设备,翻新改造了部分功能场室。先后与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签订了“三二分段”人才培养合作协议。“3+证书”高考近三年上线率达95%以上,中专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努力拓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与多家企业、幼儿园等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5.特殊教育制度保障逐步健全。出台了《紫金县特殊教育第二期提升计划(2017 -2020)》《紫金县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实施方案》等各类制度方案,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助学机制逐步完善,形成了以特教学校教师为骨干、以资源教师为补充的送教上门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县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上学的问题。每周送教上门2次,送教学生172人。2017年以来,投入65万元,建设完成特殊教育资源教室7间,投入132万元,改善启智学校基础设施、设备条件。
6.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我县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结合《紫金县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1学年 )》,加快新改扩建中小学步伐,大力消除中小学校舍安全隐患。一是统筹利用各级各类义务教育建设资金5480.65万元进行初中工程、全面改薄、校舍维修改造等。其中:新建校舍项目31个,维修校舍项目8个(项目涉及教学及教辅用房、运动场改造等)。投入资金529万元,完善学校各类消防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010万元,完善全县学校直饮水设施设备,工程于竣工。二是充分利用创建“教育强县”和“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的契机,投入资金1.3246亿元,装备多媒体2262个,教师电脑4066台,学生电脑室109间,电子阅览室87间,购置图书114.54万册。2016年以来,紫金县政府在城区布局新建佑文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公办幼儿园(城南新区幼儿园),改(扩)建县六小、紫城镇三小,确定了15所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三年实施方案。目前,第一批4所寄宿制学校工程建设已启动,其中南岭中心小学已竣工。三是全面启动特殊资源教室建设工程,建筑面积达14万m2。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全县中小学宽带接入率达100%,校园“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四是继续完善后勤基本设施。全县学校已建成A级食堂50间,全县中小学(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系统已投入使用,投入133万元对全县各校学生宿舍基本设施进行硬件提升,投入160万元完成全县3个高考考点全部试室和备用试室空调安装。
7.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针对问题精准发力,稳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先后出台了《紫金县教师队伍管理规定》《紫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评工作方案》《紫金县中小学校竞聘岗位实施方案(指导性意见)》,细化举措,明确责任。推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逐步实现全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建立由教育局主管的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
全面完成岗位设置工作,由学校聘用,以岗定人,按岗聘用。目前,全县设有管理岗位635个,正高级岗位58个,高级岗位1357个,一级岗位3136个,初级岗位1541个。“十三五”期间,全县有正高级职称1人,高级职称718人,中级职称3939人。
大力引进优秀教育人才,优化教师队伍配置。“十三五”期间,全县补充教师416人,通过县内公开竞聘选拔中小学校长21名。2018年,针对初中学校288名学科富余人员,通过分科目考试,根据缺编学校紧缺学科教师情况,进行学科对口优化配置,解决了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大力实施教育人才工程,发挥人才的引领辐射作用。评选县级学科带头人11人、骨干教师282人,县级名师5人。评选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4人,市名校长、名师37人,培养特级教师4人,获国家级、省市表彰49人。建立“三名”工作室4个。全县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10%左右,形成了以特级教师、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市县级骨干教师、乡镇骨干教师为层级带动的骨干教师梯队。
全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十三五”期间,实现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发放全覆盖,每年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5326多万元。全面推进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建立教师校长交流轮岗长效机制,支持乡村教育发展。交流轮岗校长8名、副校长36名。完善教师荣誉激励机制,评选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师500多人次,省最美教师1人 。
大力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每年每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72学时以上;坚持暑期教师备课制度和学科、岗位培训制度,五年共举办县级学科、岗位集中培训、网络培训:国培22人次、省培2380人次、市培17179人次、县培21418人次、校培27524人次。五年来,每学年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组织教师技能大赛,全县有400多名教师参与了县课堂大赛,100多名教师参与市级课堂教学大赛,20多名教师参与省级大赛,均获得不同等级的好成绩。五年来,我县全部小学和大部分中学均参与了课题研究,一共有15个市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每年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覆盖全县各中小学校,有效带动提高了全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8.教育资助实现全覆盖。全面实施 “两免一补”、精准扶贫资助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应补尽补、应助尽助,生源地诚信助学贷款应贷尽贷。2016年-2019年,享受贷款1729人次,共发放贷款金额1552.9736万元;落实困难学生补助3849.715万元,惠及35155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0982人次,金额3291.15万元,全县获得国家助学金补助的高中生共3345人。
9.经费投入持续增长。2016年至2019年,共投入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493114万元。其中教育事业费384498万元,教育费附加2864万元。其他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105752万元,实现了财政经费对教育事业的全额足额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教师收入整体提升,消除了城乡和校际间教师收入差距。
10.党的建设工作全面加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完成全县教育系统党组织隶属关系调整。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严肃查处教师干部违纪行为,不断把党的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三)目前我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剖析
“十三五”期间,我县教育得到显著发展,但由于紫金县教育体量大,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1.城区学位供需不平衡。2016年以来,我县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区流入人口增加,建成区面积扩大与人口集聚,对义务教育学位供给与质量带来教育负载量加大与资源供给紧张问题。
2.学前教育质量较低,结构失衡。公办幼儿园仅占全县总量42.92%,主要集中在城区,招生不堪重负;幼儿师资存在学历低、培训率低、持证率低的“三低”现象;“小学化”教育依然存在,附设幼儿班设施设备简陋;校车违法运行仍然时有发生。
3.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数量多,内涵发展滞后。农村薄弱学校数量多、规模小、发展空间不足,拉低了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城区流入人口大,随迁子女入学由农村转向城区,农村被动“小班化”与城镇被动“大班化”并存。
4.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育家型教师校长稀缺。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培养与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学校教师学科性缺编,年龄层次不合理问题逐渐显现;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校际、城乡分布差距大;义务教育教师高层次学历比例低,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稀缺;师训工作针对性差,校本培训缺乏整体规划。
5.教育机制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须破解,教育发展内在活力仍需激发。
二、“十四五”教育事业重点工作谋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根据国家、省、市教育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十四五”期间,全县教育系统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着力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奋力推动紫金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形势
1.发展环境
(1)良好的国际人才环境。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家和地区间的合作与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制定教育国际化战略规划,广揽全球顶尖人才为己所用,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教育培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2)优先发展教育的国内环境。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要竭尽全力让更多的学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快培养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一代新人和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教育发展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2.发展机遇
“十四五”,我国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国家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的高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为推进教育公平、巩固提升普及“十五年”教育,补齐短板,缩小差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强教先行,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强大动力。
(二)“十四五”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质量,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强化教育保障,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紫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工作全过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坚持优先发展原则。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需要,为教育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改革创新原则。立足教育县情,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育交流合作,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解决发展难题,激发教育活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坚持依法治教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切实保障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和广大师生合法权益,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
坚持促进公平原则。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教育服务、接受到更有质量的教育。
(3)发展定位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推进教育公平,推进学前教育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 主要目标
(1)学前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到2025年,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43%;创建3所县级示范园,每个学前教育片区打造1-2所特色普惠优质园,规范化幼儿园占比达90%以上。基本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办学条件规范、办园形式多样、结构布局合理、管理体制完善、师资队伍优良的学前教育体系。
(2)义务教育。到2025年,全县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机会均等,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和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同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8%以上。中小学按课程方案配齐合格的各学科教师;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8%以上,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88%以上。
(3)高中教育。到2025年,巩固和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水平,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达到13%以上。
(4)职业教育。到2025年,构建起满足人民群众需求、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县中等职业学校,建立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社会培训等功能“四位一体”县级职教中心。创造条件,努力争取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职业学校“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63%以上。
(5)其他教育。到2025年,全面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实现多媒体教学进班级,基本建成全一体化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全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
(三)“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项目及重大事项
1.坚持协调发展,着力优化教育结构
(1)普惠发展学前教育。①推进城乡学前教育“5080”攻坚工程和学前教育科学保教示范工程的实施和资源布局一体化发展,构建以公益性、普惠性为主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43%,创建3所县级示范园,每个学前教育片区打造1-2所特色普惠优质园,规范化幼儿园占比达90%以上。②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以政府办园、财政投入、公办教师为主,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启动农村幼儿园建设工程,到2025年,全县省级规范化幼儿园达95%,常住人口4000人以上的行政村90%办有村级幼儿园。基本健全以县城幼儿园为龙头,规范化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村幼儿园、幼儿班为基础的农村学前教育网络。③规范办园行为。加快推进规范化幼儿园建设,建立园长和保教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教质量标准和监测评估体系。④推行科学保教方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推行科学保教方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保障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快乐健康成长。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①进一步补齐义务教育短板,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1所高级中学(佑文中学),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和1所民办学校,着力解决县城义务教育学位不足和大班额问题。完善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制度,义务教育学校设备装备、师资配置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按照低年级就近入学、高年级相对集中的原则,加快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提高办学效益。改革办学模式,探索和推动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联合办学,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到2025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8%以上。②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基本实现寄宿生一人一床,在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化食堂,定期监测学生营养和健康状况,完善家庭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的帮扶,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③保障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实现符合条件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与当地户籍学生享有同等待遇。
(3)优质发展高中教育。①实施普通高中提升计划,加强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配套完善设备设施,教学质量逐年提高。②深化普通高中教学改革,开齐开足课程。加强教材应用研究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开展普通高中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着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把握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普通高中布局结构,适当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充分发挥优质普通高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采取多种帮扶形式促进较薄弱高中提升办学水平,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发展。力争到2025年,高考一本、本科达线率处于全市前列。
(4)大力发展职业与成人教育。①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实训设施,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产业融合”,大力推行订单培养,提高就业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能力和办学实力明显提升。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推进终身教育,发展老年教育。② 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搭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互衔接沟通的教育“立交桥”,构建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的教育机构网络,形成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
(5)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加强专业化特教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特教教师的补充力度,继续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提高特教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加强普特结合,推进融合教育发展,建立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教育安置方式,力争让每一个残疾少年儿童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
2.坚持提质增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1)提升教师能力素质。逐年提高教师培训经费投入,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和分散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本”五级培训为抓手,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完善教师校长培训体系,全面开展依法治教和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现代教育治理的意识和能力素养。注重专业培训,提高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工作水平。到2025年,按课程方案配足配齐合格的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8%以上,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88%以上,普通高中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达到13%以上;职业学校“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63%以上。
(2)培养造就教学名师。鼓励教学名师交流讲学,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造就一批本土教育家。到2025年,培养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35人。择优遴选出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各30名,建立“三名”工作室36个。落实《紫金县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评选管理办法》,每年投入45万元,培养180名教坛新秀、120名教学能手、75名学科带头人、30名名师。落实《紫金县中小学教师育人成长平台实施方案》,培养150名育人新秀,90名育人能手,20名名班主任。落实《紫金县中小学管理干部成长平台实施方案》,培养学校中层管理后备人才90名,副校长后备人才60名,校长后备人才30名。
(3)完善教师补充渠道。通过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引进县外在编在职教师等渠道,继续加大中小学教师补充力度。推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对县域教育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开辟专门渠道,实行特殊政策,实现精准引进。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招聘程序,严把选人标准和质量。对新补充的农村和薄弱学校的教师,积极推行先到优质学校挂职锻炼1年,再回农村和薄弱学校正式上岗的培养模式。鼓励和吸引高层次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
(4)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按照人才支持计划,大力开展县际和乡村教师交流活动。完善城镇教师到乡村支教交流制度。探索建立新聘教师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将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作为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的条件之一。加大教师流动的力度,不断完善教师流动办法,鼓励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或支教。完善“城乡教育联盟”等组织方式,建立健全强校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制度,推行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干部、教师上挂城镇学校或强校制度,扩大优质师资资源的覆盖面。完善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支教制度。
(5)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一是深化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教师逐步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健全由县教育局主管的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引导教师在区域范围内合理流动。二是实行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的办法,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制定岗位结构比例、评审条件等政策时,坚持向长期在偏远农村任教的教师倾斜。三是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科学核定教职工编制。严格教师编制标准和核定办法,增加总量,优化结构。编制使用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适当倾斜。规范编制使用,着力做好新教师尤其是农村新教师补充工作,重点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以满足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四是健全和完善教师考核与激励制度。继续研究制定符合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考核与激励机制。规范学校对教师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履行岗位职责、专业发展培训等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奖惩和聘用(聘任)的重要依据。对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人员,将给予相应的奖励,不断激发教师的育人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落实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在教师资格准入、招聘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环节,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健全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和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关爱机制,动员学校、社会关心支持教师,构建新时代尊师文化,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3.坚持创新发展,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1)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学生、教学、教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规章制度,强化学校管理,加大制度执行力,促进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国家课程计划,规范教学管理。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教师评聘制度和中小学教研联合体、教育共同体等综合改革,激发教育活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建立完善教研员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各学科各层次各级别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重点奖励科研成果突出的教研员和教师。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评价能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注重日常教育教学方法和艺术,引导教师努力追求“轻负高质”。积极推动示范教研室建设, 建立完善紫金县教育教学研究网,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资源共享。深化义务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严格执行中小学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加强教学和科学技术教育,注重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加强体育、艺术、卫生等薄弱学科教研工作,把以信息技术教育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列入重点教研内容。加强普通高中内涵建设,加强研究性学习和实验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重视人文和社会科学教育,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严格执行课时计划和课程标准,控制合适的作业量和考试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切实加强高考备考研究,提高高考质量,培育高素质人才。
(3)抓特色教育促内涵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抓特色教育,促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5年努力,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内涵发展新模式,全面提升办学品位。
(4)推动教育现代化 。一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所有学校能自行设计或依托上级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建成学校门户网站和教育教学管理平台,所有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到2025年,计划投入7100万元,继续完善学校“三通两平台”建设。中小学网络多媒体教室占总课室比例不低于90%,教师配备专用教学用终端达100%。二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创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校长、教师培训新模式,提高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不断提升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创造学生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信息化环境,组织开展网络文化宣传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健康的网络行为和优秀的信息素养。大力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有计划地保障学校网络环境、录课和多媒体教学条件。到2025年,90%以上教师达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95%的教师及初中以上学生拥有个人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活动参与面广,逐步形成本地化的特色应用活动、品牌项目,有效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和普及。
4.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1)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贯穿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各领域。
(2)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学生志存高远、修好品德、学会感恩, 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为一个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3)遵循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方法, 坚持以学增智、以体强体、以美化美、以劳育劳,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 加快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4)全面落实政府主导责任, 突出学校主体地位, 调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力量,贯通校内外多种教育形式,把图书馆、少年宫、运动场等建设成为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教育平台, 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更大空间、凝聚强大合力。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在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县委教育工委,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强化教育党支部建设,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健全优秀党员、骨干教师相融合的“双培养”机制,加大对新入职教师的国情国史教育力度。(2)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理顺领导管理体制,明晰政治责任,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向基层延伸。推动各级党组织建立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党组织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以及分管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强化班子成员“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问责追责,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严肃问责,切实把主体责任扛稳、抓牢、做实。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健全完善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逐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
2.完善经费管理使用制度。(1)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进一步完善教育公共财政体制改革。(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保持“三个增长”。(3)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入学。(4)进一步规范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制度,完善监督机制,预防和查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确保经费安全。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加强学校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坚持勤俭办学,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学校资源,进一步推进节约型学校建设。
3.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建立教育系统安全维稳工作长效机制,有效预防恶性治安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学校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学校防护能力及学生自护自救能力;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努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工程。到2025年,完成全县中学、中心小学、面上规范化小学及镇中心幼儿园“平安校园”创建工作。
4.加强后勤精细化管理。
继续加大对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宿舍安全管理、学校厕所建设与管理、学校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向社会购买物业服务管理等方面力度,以师生满意为目标,强化服务意识,增加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软硬件能力。着力打造“平安后勤”“文化后勤”“智慧后勤”“公平后勤”“绿色后勤”“效率后勤”。到2025年,学校、幼儿园A级食堂占比85%以上,拟新建、扩建2000㎡学生宿舍,解决部分学校生均宿舍面积不足问题。不断提高治理能力,提升学生卫生健康文明素养,基本解决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厕所面积不足、男女蹲位比例不合理等问题。
5.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1)加强乡镇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督导,完善义务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乡镇政府及职能部门解决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工作情况,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加强治理学校、教师有偿补课办班、违规收费、违规订购教辅资料及体罚学生行为。(2)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教育督导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努力建立一支观念现代、素质全面、专业精良、品行高尚的专兼职督导队伍。(3)规范办学行为。一是规范校务管理行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坚持依法治校,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管理学校。密切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建立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健全管理规章,建立健全各种管理档案。二是规范招生行为。依法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划片免费就近入学制度,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强化中小学学籍管理,严格执行广东省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积极推行学籍信息化管理。三是规范办校办班行为。办学规模适度,控制班额,均衡配备教师,均衡编班教学,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四是规范收费行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各项政策,贯彻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学校经费收支、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产和校舍档案管理。五是规范教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定课程方案,落实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重视信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程的开设,并纳入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评价。确保节假日师生的法定休息时间。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六是规范教师行为。加强管理,依法施教,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科学评价教师工作。七是规范教材管理行为。严格教学用书管理,严禁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资料、报刊,或暗示诱导学生到指定地点购买教辅资料。八是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加强教学安全管理,督促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加强门卫管理,建立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加强校车管理,校车使用手续完备,制定并严格执行校车管理制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工作计划,增强学生健康卫生意识,增加学生健康卫生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4)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发展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注重学生品德发展水平,注重学生学业发展水平,注重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注重学生兴趣特长养成。
文字解读地址:http://www.zijin.gov.cn/zw/zcjd/content/post_601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