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河源市紫金县农业农村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621MB2D08403W/2020-00103 分类:
发布机构: 河源市紫金县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0-12-23
名称: 紫金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0-12-24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紫金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0-12-24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以绿色生态经济为引领,把紫金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和优质生活圈的重要承载地”为目标,全力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现就我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等现代农业“四子”产业快速发展,全县形成三大种植农业发展区和特色养殖基地,预计2020年底全县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种植面积42.2万亩、12.8万亩、7.3万亩和5万亩,产量分别达到18万吨、19.8万吨、7万吨和0.32万吨;生猪存栏14.92万头、出栏20.6万头;种鸽存栏63.6万对、乳鸽出栏923万羽;中药材种植面积2.33万亩、产量8100吨。全县有县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72家,家庭农场63家,专业合作社1360家,益农信息社219个。紫金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投入2.14亿元,吸收贫困户“以奖代补”资金超过8000万元,打造千亩以上茶叶基地5个、百亩以上43个,带动55个行政村3625户农户参与种植经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12687人。2018-2020年共20款茶样获得“广东十大好春茶”称号(2018年4款、2019年8款、2020年8款),连续三年在全省参评县区排名第一;荣获“2020年度全国茶业百强县”称号。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链没有形成,产业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发展单一,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不充分;二是品牌整体影响力不强。我县区域品牌知名度,市场影响力仍较小。加之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不足,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发挥潜力;三是农业技术人员匮乏。全县农业种植栽培、产品加工、企业管理、品牌营销、电子商务等方面的高学历人才较少,人才因素制约着我县农业产业的高标准建设。

  三、意见和建议

  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抢抓“融湾”“融深”重大机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努力将紫金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区,成为全省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新标杆。

  (一)目标定位。

  1.总体目标: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区。

  2.具体目标:“四子”(即: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茶罐子”“果盘子”)

  (二)实施路径:四片两心三线

  1.四片是指我县现代农业的功能分区、生产加工主阵地:

  米袋子片区(义容、好义、蓝塘等镇,重点发展优质稻、花生、番薯等特色粮油作物的种植加工)。

  菜篮子片区(柏埔、瓦溪、好义、上义、凤安、蓝塘等镇,重点发展稻菜轮作、蓝塘猪、三黄胡须鸡、肉鸽养殖等循环种养业)。

  果盘子片区(瓦溪、九和、蓝塘、上义、好义、凤安、龙窝等镇,重点发展春甜桔、蜜柚优质水果)。

  茶罐子片区(紫城、龙窝、苏区、南岭、中坝、敬梓、水墩等镇,重点发展生态茶园、茶叶加工、茶旅融合等)。

  2.两心是指发展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现代农业的两大中心:

  农业科创中心。(加强农业科技基础前沿研究、农业种养等专业领域技术攻关,致力于打造连通大湾区的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合作发展平台)。

  四子展销中心。(设立“四子”产品专柜,集中展销宣传“四子”农产品,统一设计农产品包装为“紫金山水”品牌LOGO,致力于打造优质农产品展示、推广平台)

  3.三线是指好产品对接好市场的三条线:

  “网”线。电商平台、扶贫产品交易平台等。

  “路”线。四好农村路配套冷链物流等。

  “阵”线。外出乡贤力量、万企帮万村等力量。

  具体来说,要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依托紫金县独特的资源环境、产业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挖掘“四子”产业潜力和激活发展动力,做到“产业服务一揽子解决,科技创新一竿子到底,龙头带动一下子见效,品牌创建一辈子受益”,通过振兴紫金“四子”产业,把紫金建设成为全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样本和广东北部山水田园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全县初步建成“四个十万亩”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到2030年,把紫金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地的“新标杆”。

  1、米袋子产业:围绕做优“米袋子”,以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品牌化为目标,做活“紫金山水”文章,讲好“紫金好米”品牌故事,把紫金县打造成为粤港澳高端优质稻米、特色粮油作物供应基地。以蓝塘镇、义容镇、好义镇为核心主产区,辐射带动龙窝镇、紫城镇、黄塘镇、柏埔镇、中坝镇等的优质稻、花生、番薯等种植。规划布局优质稻新品种扩繁基地、水稻高新技术种植示范基地、稻—薯轮作种植示范基地、特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点等,努力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稻米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到2025年,全县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45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在20万吨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占比98%,良种覆盖率97%。

  2、菜篮子产业:围绕丰富“菜篮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发展蔬菜设施栽培,强化稻菜轮作和循环种养模式,完善生产、市场和营销体系,提高“菜篮子”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对高端绿色蔬菜的消费需求,以柏埔、凤安、上义、好义、蓝塘、瓦溪等镇为核心区,发展蔬菜工厂化育苗,建设蔬菜标准化、设施化生产基地、三产融合基地。大力发展肉鸽产业,以“生态循环、科技创新”为理念,按照“种养结合、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延展业态、联农带农”的思路,以蓝塘镇为核心,建设一个肉鸽省级产业园;规划建设一个规范化禽类屠宰场,推动我县发展肉鸽康养产业和食品产业,形成肉鸽产业全链条发展格局。落实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四个转型”,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场、优势产业区建设,打造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配送配套发展的全产业链示范项目,推进生猪生产标准化、生态化、工厂化、产业化发展。到2025年,全县蔬菜复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总产量保持在30万吨以上;蓝塘土猪、三黄鸡、肉鸽等特色畜禽产品年销量稳定在2万头、200万羽、2000万羽。

  3、果盘子产业:围绕拼好“果盘子”,发挥纬度资源、生态环境和产业基础优势,实施“外地引进和本地壮大相结合”战略,按照“生态果园——加工项目—全产业链—产业集群”模式,构建形成春甜桔、蜜柚、特色优新小水果等3-5个具有紫金特色、结构合理和具有市场差异化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区域一特色”水果产业布局,打造紫金特色水果产业集聚区,抢占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内高端水果消费市场,切实将品牌和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着重发展九和、蓝塘、凤安、好义等镇柑桔产业,好义、凤安、蓝塘、九和、龙窝、敬梓等镇蜜柚产业,好义、上义、九和、瓦溪、敬梓等镇的黄晶果、百香果等特色水果产业。到2025年,全县水果总面积达到10万亩,实现果品向优质、精品提升。

  4、茶罐子产业:围绕做强“茶罐子”,以绿茶、红茶为发展重点,着重发展绿色、有机茶产业,构建集茶叶科技研发、生态种植、现代加工、电商营销、茶旅融合、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丰富“紫金蝉茶”文化内涵,打响“紫金蝉茶”品牌,建设“中国蜜香茶之乡”。通过对全县潜在茶园种植区域进行连片分析,我县茶叶潜在种植面积最多的为紫城镇,其次是龙窝、敬梓、中坝等镇,最后是南岭、水墩、苏区等镇,全县拥有500亩以上连片的潜在发展茶园面积86万亩。建议以潜在茶叶种植区域为基础,在已有种植基地、茶叶加工点、农旅融合点基础上,布局生态茶园、联合加工中心、智慧茶园服务平台、客家智慧茶仓、茶旅融合基地等,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园机遇,发展茶罐子所在7个镇的茶叶产业,在东部七镇规划生态茶园、联合加工中心、智慧茶园服务平台、茶叶一条街、“茶+N”农旅融合等项目。到2025年,全县茶叶种植总面积达到在10万亩,建成标准化种植生态茶园建设10个。

  茶产业扩面提质方面,重点打造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黄花、蓝坑、彭坊、庄田等茶叶种植片区建设,连片打造彭牌嶂、黄花横径新庄上庄、王告庄田等茶叶带,逐步形成多条茶产业生态景观长廊。精品打造紫金客茶谷、黄花庄园、且珍壹佰生态园、龙王绿基地、金丰号客家茶基地、金山庄园等多个茶旅基地,结合红色旅游、温泉、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培育出1个万亩、1个5千亩、5个千亩茶叶示范区。按照集中连片1000亩左右配置一个中型加工厂,5000亩以上配置一个大型加工厂进行科学规划布局,着力建设以自产自销的小型加工场、加工大户、公司、合作社为主体的标准化加工厂和以规模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性现代化加工厂的加工体系。

  茶产业品牌销售方面,构建“紫金蝉茶+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利用现代网络媒体,组织引导县域公共品牌通过主流电视、网站、户外广告牌、微信等媒体平台开展品牌宣传,提升我县茶叶知名度。大力拓展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未来五年,在全省建设紫金茶销售网点200个以上(专卖店、专柜),不断完善线上销售平台。引导有实力的财团、大企业进行规模化品牌运作,真正让紫金茶走出紫金,走向全省、全国。

  5、南药产业:发挥我县资源优势,以南药生产加工和康养为主线,整合全县南药种植资源,重点发展南药精深加工,拓展南药康养旅游、电子商务和仓储物流业,推进南药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提高南药供给体系的整体效益。以九和、龙窝、蓝塘、敬梓等镇为南药特色产业引领区,强化科研院校合作,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南药生产基地,开展南药GAP示范种植。到2025年,全县南药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总产量达1.5万吨以上,基本建成现代化南药特色产业体系。

  6、农旅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加快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进农业与休闲观光、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健康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集休闲康养功能于一体的“康乐园”。加快建设特色精品村,围绕名山、名湖、名村连线连片建设美丽乡村,连线连片开发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休闲农业、森林康养,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美丽经济带”。积极发展集红色旅游、休闲度假、农事体验、民俗风情和客家美味于一体的旅游产品,努力将紫金打造成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重点打造“五大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即秀美村庄旅游、休闲农场、民俗风情旅游、农家乐、特色产业带动模式,力争使休闲农业成为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重要产业。

  (三)组织保障。

  一是组织管理保障。成立紫金县现代农业“四子”产业建设领导小组,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建议由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镇政府一把手为成员,统筹安排“四子”产业工作。各部门协调推进,形成产业建设持久合力。二是产业用地保障。制定和执行农用地有序流转奖励政策,促进农用地通过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最大限度克服我县山区土地细碎化经营的突出问题,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和园区化发展。三是多元投入保障。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收益逐步投向农业农村,重点用于农业基础及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科研推广、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实施。规划建设四子产业运营公司,建议县政府委托现有国资公司运营或新成立“紫金县四子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全资或参股)”。公司坚持合作共享、公司化、市场化运营思路,建立多元化的商业运营机制和投融资机制;同时联合行业协会、市场主体、第三方服务团队等,组建紫金“四子”产业联盟;拟成立的“四子产业研究院”由公司运行。

  紫金县农业农村局

  2020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