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6-25 来源: 紫金县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发展、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经济保持稳中向好良好态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76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排名全市第3;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7.17亿元、同比增长7.3%,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69亿元、同比增长6.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3亿元、同比增长7.6%,一二三产增速均排名全市第2,建筑业总产值、商品房销售面积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市前列。
(一)工业经济加速壮大。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大力实施“六大争先行动”,推动紫城工业园和蓝塘产业新城两大工业发展平台成功认定为广东省紫金产业园,“工业立县”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一是园区建设扩容增效。基本完成北区(紫城工业园)二期和南区(蓝塘产业新城)征地拆迁工作,建成金龙大道二期、南环路等路网5.5公里,公共服务区、冷链物流园等配套设施建成运营,园区承载力加快提升。二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创新“3+16+21”招商工作机制,出台“飞地经济”实施办法,新签约圣托智能、壹立电器等工业项目43个、合同总投资118.5亿元,其中各镇引进项目20个、合同总投资35亿元;推动远鑫新材料、鑫捷智能等15个项目动工建设,智联科技、金士领科技等10个项目建成投产;实现新上规企业11家,增量位居全市第2,规上工业企业总量超临江工业园划出前总量。认真落实县领导挂钩服务重点项目和企业责任制,成功推动立国制药等7家优质企业增资扩产1.67亿元,春米六等9家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实现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4.2%,工业经济保持向上向好发展势头。三是产城融合步伐加快。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蓝塘镇城产融合控制性详规加快编制,改造升级蓝塘大道2公里,电商物流园、城西九年一贯制学校、城西实验幼儿园等项目加快规划建设,推动教育、医疗资源向园区延伸,卫生保洁、智慧管理、公共交通纳入县城一体化管理,公共服务供给不断优化,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四是“多点多园”稳步推进。全市首个预制菜产业园动工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义容新材料产业园和总投资16亿元的水墩水产业园启动建设,禾远科创“楼宇产业园”引进项目11个、合同总投资3.79亿元,“多点多园”平台发展格局加快拓展。此外,坚持抓项目、扩投资,力促2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6%、完成率排名全市第2,推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全年争取债券资金14.6亿元、国债资金1.46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1151万元,为我县重大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财力保障。
(二)城镇面貌明显改善。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坚持精建细管,以绣花功夫实施城市更新,全力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县城品质加快提升。加快城南新区开发建设步伐,完成征地320亩,建成文福路、文新东路等道路0.6公里,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深入实施品质县城三年提升行动,完成香江中路(尔崧中学至公安局段)、秋江中路等7条市政道路优化提升,城西人行天桥建成投用,新建雨污管网2.68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8个,城南、城西片区供水改造扩网工程加快建设,完成中山公园、河滨公园升级改造,城市短板加快补齐。引进国际商贸城、森大森商业购物广场等项目,推动港盛新天地建成运营,入选第一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省级示范县。二是美丽圩镇加快建设。积极开展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大力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凤安、柏埔等7个镇完成圩镇主干道沥青路面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修建排水排污管网4公里,推动紫城镇跻身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百强榜,蓝塘镇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九和镇获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龙窝、义容等镇达到市级“示范圩镇”标准。三是城镇管理更加精细。常态化开展“创文”“巩卫”活动,完成县城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圩镇长效管护机制,龙窝、黄塘等镇圩镇环境明显提升,义容镇创建国家卫生镇通过实地考评验收,城镇环境更加宜居,群众生活更加舒心。
(三)乡村振兴取得新进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建设高标准农田2.76万亩,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3.6万亩、产量17.41万吨,继续保持只增不减态势。深入实施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功举办第五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首届中国蝉茶(紫金)开采节等系列大型茶事活动,中国蝉茶交易中心揭牌运营,2个大型茶叶加工厂建成投产,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8万亩、总产值达16亿元,同比增速均达14%以上,成为全省首个“广东生态茶园区域品牌县”,获评“多彩茶乡-特色魅力茶乡”“广东生态茶创新试验区”“广东省农业科技园”等荣誉称号。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创建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1家、省级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2家。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积极开展“千塘万渠”清淤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75公里,新增农村村内硬底化道路326公里,行政村整村厕所改造提升完成率、生活垃圾处理率、污水治理率分别达70.61%、100%、6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24%,新建美丽宜居村32个、特色精品村6个,全县美丽宜居村占比达76%,11个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加快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成功引进幸福一方茶旅运动城、东金智能渔业等农业、文旅产业项目46个、合同总投资68.22亿元。深入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创设强村公司25家,推动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四)“融湾”“融深”稳步推进。坚持全域全面“融湾”“融深”,主动对接湾区、服务大局,推动紫金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硬联通”加快改善。主动对接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河紫高速公路、国道G236线紫城至苏区段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九和大桥改建工程建成通车,完成安防工程108公里、路面修复工程74.65公里,交通出行更加便利。粤港澳大湾区500千伏外环东段工程(河源段)竣工投产,500千伏碧山等一批输变电工程项目加快建设,建成123个配网基建项目,能源网络日趋完善。二是“软联通”持续优化。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推动省“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投资广东”招商引资对接平台本地化应用。深化落实“一窗办、简化办、马上办、网上办”,推动42个“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事项落地实施、53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视频办”“零跑动”、13项服务事项实现紫金龙华双向办理,新增企业756家、同比增长30.57%,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3家,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县工商联荣获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荣誉称号。强化企业信用监管,企业年报率连续5年排名全市第1。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推动全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2.23亿元,在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排名第1。三是“企联通”稳步推进。深化运用龙紫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大力实施双向“飞地经济”。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推动威尔福科技、博辉实业、沐林听风生态农业3家企业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嘉辰科技、天宏科技等14家企业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五)绿美建设初见成效。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美紫金生态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在全市林长制考核中位列第1。一是绿美行动扎实推进。大力实施绿美紫金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林分优化、新造林抚育、森林抚育等任务完成量排名全市前列,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治面积17.27万亩,七木寨郊野公园、鹰峰山林长绿美园等2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加快建设,建成紫城镇水澄村、榕林村等2个古树公园。成功申报省级保障性育苗基地2个,南岭镇入选省级森林城镇,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获评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广东紫金龙窝穿山甲重要栖息地入选国家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二是生态屏障持续巩固。狠抓“管车、降尘、治污、禁烧、控放”,完成工业炉窑整治10家,空气质量指数保持全省前列。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启动实施秋香江流域(蓝塘段、瓦溪段)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宗,境内地表水考核断面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稳定在100%。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固体废物行为,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17.15公顷,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稳定。认真抓好环保督察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交办案件全部办结,第二轮省生态环保督察组交办案件基本办结。三是绿色发展步伐加快。完成碳达峰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办理节能审查项目4个,落实节能监察企业5家,双碳工作稳步推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年新造油茶1万亩,油茶产值达0.8亿元。新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家,带动从业林农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龙窝镇梅园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获评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积极开展龙紫碳汇交易合作,国家储备林首期项目启动建设,推动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社会治理更加高效。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大力推进“1+6+N”工作体系建设,成立县、镇“饶让”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完成16个镇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创新推出“法院+”“擂茶调解法”等特色调解法,全面推广凤安镇“禾坪说事”基层治理模式,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龙窝镇礼坑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蓝塘镇半径村、凤安镇佛岭村、敬梓镇中联村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紫城镇获评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乡镇。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全县道路交通亡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森林防灭火“紫金经验”得到了省森防指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在全市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消防工作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河安2023”及夏季治安打击行动总体成效排在全市前列,社会环境更加安全稳定。
(七)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力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全年民生投入46.12亿元,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66%,“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新进展。一是民生保障持续加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实施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用心用情办结民生问题64宗。坚持把就业摆在优先位置,全年新增就业3006人,促进创业2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持续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圳兴万村”全国首个试点项目“乐龄之家”在中坝镇北坑村落地运营,完成3家镇级敬老院改造提升,蓝塘镇、义容镇长者饭堂建成投用,完成11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1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城乡低保、孤儿生活保障金和残疾人“两项补贴”逐年提高。退役军人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通过省实地考评验收。二是教育事业提质发展。加快推进士贵学校改扩建特殊学校项目建设,完成6所寄宿制学校“一人一床”项目,新增标准寄宿床位1630个,县城大班额、学生“两人一床”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力实施“双百行动”,健全完善人才“双向交流培养”机制,选调交流轮岗教师306名,调整和交流轮岗校级领导干部55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率达到100%,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深化委托办学模式,紫金中学高考成绩“从入口看出口”,本科上线人数不断增加,龙华紫金实验学校中考“三率一平”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1,蓝塘镇中心小学入选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学校,片区化办学取得初步成效,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三是医疗事业加快发展。县第三人民医院、县精神卫生中心、紫城镇卫生院新院动工建设,黄塘、瓦溪、中坝、义容等4家卫生院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出台卫生人才引育政策,招聘重点医学院校毕业的优秀医务人员102人,定向培养本地医学人才16人,医疗队伍综合素质有效提升。持续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体系,成功申报“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单位”,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标准认证、卒中中心通过省级标准认证,县中医院通过“二甲”复审,县域内住院率连续三年稳步提升,初步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四是文体生活更加丰富。科学划定38处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动工建设苏区农运陈列馆等项目,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断加强。举办文化惠民活动275场,紫金花朝戏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接你回家》获得省艺术节大型舞台艺术作品戏剧组三等奖,《夜访农户》获得省群众文艺作品一等奖,县镇科技馆体系建设和运营模式在全省推广。竞技体育成绩优异,紫金籍运动员朱鑫代表国家队参加亚洲激流回旋青年锦标赛获得男子单人划艇冠军,诸伟亮参加省残疾人运动会射箭项目获得1金1铜,紫金健儿参加省青少年激流回旋锦标赛勇夺5金2银4铜。成功举办县第十届运动会、“村BA”等体育赛事活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此外,爱国统一战线、卫生、档案、史志、文联、气象、老龄、工会、青年、妇儿、宗教、国防动员等工作取得新进步,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重大事项向县委请示报告,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全年办好人大代表建议64件、政协委员提案37件。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重大决策程序、议事规则和监督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认真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办结行政复议案件70件,依法行政水平有效提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过紧日子”,财政非刚性支出持续压减,有限财力更多用于保民生、促发展,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获财政部通报表彰。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依法严厉查处违纪违规案件,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加强。
【建置沿革】
紫金地域,春秋时属百越地,战国属楚,秦代起属南海郡博罗、龙川两县地,隋唐为归善、兴宁两县地,宋元为归善、长乐两县地。明隆庆三年(1569年)置永安县,属惠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3年改永安县为紫金县,属潮循道,民国15年隶属东江各属行政公署,民国26年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1949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紫金县解放,隶属于东江专区。1952年改属粤东行政区,1956年隶属惠阳专区,1959年改属汕头专区,1963年复属惠阳地区,1988年改属河源市。
【紫金县由来】
紫金建县前,分属长乐、归善两县地。明朝嘉靖年间,两县农民、矿工起义不断,范围延及兴宁、程乡(梅县)、揭阳、河源、龙川、博罗,及海丰、东莞,均以归善县古名、宽得都和长乐县琴江都为大本营。其中归善青溪磜头山矿工起义持续20多年。省、州府数次派兵征剿,因幅员广、山沥多、易聚散,而未见显效。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两广都御史吴桂芳派重兵第五次征剿,镇压起义。为保安靖,明隆庆三年(1569)朝廷批准割划归善县古名都(秋香江流域)、宽得都(柏埔河、义容河流域),长乐县琴江都(琴江上游流域)设立永安县,取永远安定之意。以古名都乌石约安民镇(今紫城镇)为县治,建筑县城。因县名与福建省延平府永安县相同,且其建县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早117年设县,民国3年(1914年),中央政府批准广东永安县改名为紫金县(因县城有紫金山而得名)。
【位置 面积】
紫金县位于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东江中游东岸。东接五华县,西与博罗县隔东江相望,西南与惠州市惠城区相接,南与惠东县相邻,东南与陆河、海丰县毗邻,西北与河源市源城区相邻,北界河源市东源县。地理坐标:东经114°40′~115°30′,北纬23°10′~23°45′。全县境域东西长88.6公里、南北宽64公里,总面积3635.13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紫城镇,距省会广州市270公里、深圳市223公里、河源市6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