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2-7 来源: 紫金县
2024年我们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承压前行、克难攻坚,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01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排名全市第3,地区生产总值对比2019年在全省各县(市、区)中排名实现前移7位,经济总量、农业总产值分别在全市各县(区)中前移1位。完成工业投资42.9亿元、比增2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亿元、比增4.6%,固定资产投资70.3亿元、比增1.8%,增速均排名全市第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3亿元、比增3.9%,总量稳居全市首位。高质量开展“五经普”工作。
——坚持以“头号工程”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在全省进位类赛道上加力提速。实体化运作“1369”一体指挥体系和“2+16+17”抓落实机制,推动2023年度在“百千万工程”考核中取得进位类良好等次,4镇30村典型镇村培育成效明显。大力推进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4024栋农房风貌提升和370户农房微改造,义容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龙窝、苏区等镇达到市级“示范圩镇”标准,全县16个圩镇全部达到“宜居圩镇”标准,紫城黄花村等5个村入选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累计发动社会认捐超5600万元,凝聚起全社会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磅礴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推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面对财政运行较为困难的情况,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仍保持在八成以上,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推动民生福祉可感可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城镇新增就业4812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42人。我县被评为省级课改行动实验区,政府教育履职评价排名全市第1,龙紫实验学校连续三年中考成绩位居全市前列,紫金中学特控上线率和本科上线率均创十九年历史新高,蓝塘中心小学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县中医院顺利创建国家级高血压达标中心,4家卫生院获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全年发放社会救助资金2.12亿元,保障46.9万人次。食品安全工作获市评议考核A级,交通安全工作在全市“减量控大”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建置沿革】
紫金地域,春秋时属百越地,战国属楚,秦代起属南海郡博罗、龙川两县地,隋唐为归善、兴宁两县地,宋元为归善、长乐两县地。明隆庆三年(1569年)置永安县,属惠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3年改永安县为紫金县,属潮循道,民国15年隶属东江各属行政公署,民国26年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1949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紫金县解放,隶属于东江专区。1952年改属粤东行政区,1956年隶属惠阳专区,1959年改属汕头专区,1963年复属惠阳地区,1988年改属河源市。
【紫金县由来】
紫金建县前,分属长乐、归善两县地。明朝嘉靖年间,两县农民、矿工起义不断,范围延及兴宁、程乡(梅县)、揭阳、河源、龙川、博罗,及海丰、东莞,均以归善县古名、宽得都和长乐县琴江都为大本营。其中归善青溪磜头山矿工起义持续20多年。省、州府数次派兵征剿,因幅员广、山沥多、易聚散,而未见显效。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两广都御史吴桂芳派重兵第五次征剿,镇压起义。为保安靖,明隆庆三年(1569)朝廷批准割划归善县古名都(秋香江流域)、宽得都(柏埔河、义容河流域),长乐县琴江都(琴江上游流域)设立永安县,取永远安定之意。以古名都乌石约安民镇(今紫城镇)为县治,建筑县城。因县名与福建省延平府永安县相同,且其建县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早117年设县,民国3年(1914年),中央政府批准广东永安县改名为紫金县(因县城有紫金山而得名)。
【位置 面积】
紫金县位于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东江中游东岸。东接五华县,西与博罗县隔东江相望,西南与惠州市惠城区相接,南与惠东县相邻,东南与陆河、海丰县毗邻,西北与河源市源城区相邻,北界河源市东源县。地理坐标:东经114°40′~115°30′,北纬23°10′~23°45′。全县境域东西长88.6公里、南北宽64公里,总面积3635.13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紫城镇,距省会广州市270公里、深圳市223公里、河源市6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