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动工作法”解锁乡村颜值新高度!义容镇铁皮棚整治有妙招→
随着“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紫金县义容镇以城乡风貌管控为抓手,聚焦铁皮棚乱建顽疾,创新实施“高位推动、示范带动、全民发动、保障联动”四动工作法。通过持续攻坚,累计拆除铁皮棚、树脂瓦、铝板等违建318处,腾退空间33711平方米,既消除高空坠落等安全隐患,更让白墙灰瓦的客家民居重现山水画卷。乡村风貌从“整治”迈向“提质”,群众在家门口触摸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整治初期,村民认知偏差成为最大阻力:有人不屑一顾,有人观望徘徊,更有部分群众抵触情绪强烈。义容镇党委、政府以“一盘棋”思维破局,迅速成立由镇主要领导挂帅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划分3个工作专班,制定“一户一档”实施方案。依托信息工作群建立日调度机制,每日晒进度表,将责任细化到个人,通过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等方式,确保整治有序推进。
镇领导班子带头下沉圩镇一线,动员大会、现场推进会、专题协调会接连召开,从政策宣讲到矛盾调解,从难点攻坚到长效规划,推动镇村干部以“钉钉子”精神办实事、解难题。这场有章法的高位推动,为铁皮棚整治攻坚战注入硬核执行力。
关键节点上,公职人员、党员干部与人大代表主动亮身份、作表率。社区干部赖某率先拆除自家锈蚀棚顶,带动4户邻居跟进;老党员李某带头清理占道棚架,为街巷拓宽让出空间。通过“干部自拆+亲属联动+群众观摩”的链式效应,全镇上下形成“点上破冰、面上开花”的整治态势。一名参与整治的村干部对记者说:“公职人员拆的不仅是铁皮棚,更是群众心里的顾虑——当他们看到违建拆除后环境变美、空间敞亮,主动配合的转变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这种“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攻坚模式,既啃下违建顽疾的硬骨头,更以环境蝶变唤醒群众共建家园的内生动力,让整治成果真正扎根民心。
“陈叔,锈蚀的铁皮遇大风容易掀飞,安全隐患太大了。”“您看这效果图,拆除后的屋顶既美观又敞亮。”……家住义容镇大同村的李阿姨感慨:“最近几个月天天见他们挨家挨户宣讲。听得多了,看着干部们带头拆,慢慢就明白是为咱好。”
为凝聚共识,义容镇创新“三级联动”模式:村“两委”干部包片宣讲、乡亲能人现身说法、宗族长者调和矛盾,将“法理刚性”与“乡情柔性”深度融合。某村乡贤带头捐建公共晾晒区替代棚架,消除村民后顾之忧;宗族理事会协助调解30余起产权纠纷,为整治扫清障碍。
从“干部劝拆”到“群众自拆”,从“抵触观望”到“共谋共建”,义容镇的铁皮棚整治见证着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在这场全民参与的环境革命中,义容镇正以披荆斩棘的实干担当,将短期的“拆改难题”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引擎”。这收获的不仅是安全有序的人居环境,更锻造出党群同心共建家园的生动实践。
与此同时,为彻底打消群众“拆后之忧”,义容镇组建“民情直通车”服务队,队员们揣着“问题清单”挨家挨户回访:“屋顶防水还严实吗?遮阳晾晒有没有新需求?”他们不仅用专业仪器检测墙面渗漏点,更把晾衣架安装、管线规整等“小事”记在心头,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场建档、限时销号。
整治攻坚更需借势借力。依托央企中铁广投助力紫金县“百千万工程”的契机,义容镇与企业联合成立专项工作组,针对铁皮棚清拆后裸露墙体及灰旧墙面,融入客家建筑风格元素进行统一设计。通过科学规划色调与质感,实施集中批白美化工程,让斑驳墙面重焕整洁风貌,既提升圩镇颜值,又延续地域文化肌理。
如今漫步义容圩镇,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深灰墙线勾勒出雅致轮廓,取代了昔日杂乱的铁皮棚。新种的绿植焕发盎然生机,与整洁步道相映成趣。这场多方联动的环境升级,不仅刷新了圩镇“立面颜值”,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