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窝镇强力推进破旧泥砖房清拆工作
为全力推进破旧泥砖房清拆工作,龙窝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县乡村振兴办的精心指导下,加强组织领导、系统谋划,将全镇33个行政村分成三个片区,坚持每天比进度、赛成绩,稳妥有序地推动清拆工作,拆除了一批长久以来难以清拆的破旧泥砖房,切实改善了我镇农村人居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为切实推进我镇破旧泥砖房清拆工作,以片区为单位,全镇划分三片(洋头片、连桂片、宝罗片)分片包干,明确各片区负责人和责任团队,其中镇委书记为总指挥,三个片区分别组成由两位镇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共三位镇领导为各片区的负责人,由乡村振兴办领导、干部,驻村领导、干部以及镇安全办、消防办等组成的镇级清拆队伍。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包片到户,细化工作任务。通过镇包片村、村包户的工作形式,将责任压实,有力保障了拆除工作的落实推进。各片区负责人切实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深入清拆一线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清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一些长久以来思想较为顽固的户主,其所有的破旧泥砖房已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多次劝导无效时,下发《限期清拆通知书》,镇级清拆队伍采取了必要的强制性措施进行清拆,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
二、全面摸排登记,明确范围,分类施策。
为了让破旧泥砖房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我镇进行了彻底摸查,全面摸排底数,全覆盖、无遗漏地采集信息,并做好分类排查、登记造册,明确范围标准,保证不漏拆一间、不错拆一户。对排查出来的泥砖房,我镇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区别好“有人常年居住”和“无人居住”,区别好“清拆、缓拆、修缮、保护”四种类型。对河道低洼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沿交通线等重点区域的破旧泥砖房,纳入改造计划的D级危房,长期闲置、影响村容村貌的破旧泥砖房等先行拆除;对属于村民唯一住房的破旧泥砖房实行缓拆,确需拆除的先妥善解决村民住宿问题后方能拆除;对村内宗室祠堂需要拆除重建或者修缮的,由村民理事会牵头研究并做好重建或者修缮工作;经县级以上有关部门认定,对有旅游开发、研究、纪念等价值的泥砖房不计入拆除范围,宜保则保,并进行妥善修复保护和科学利用。据统计,我镇共有泥砖房1940间,其中应清拆、缓拆共536间,修缮、保护共1404间。
三、深入细致宣传,激发群众,主动参与。
为消除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主动配合工作。在清拆前,我镇组织各种有效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和宣传发动工作。为保证宣传到户,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组逐家逐户宣传拆除破旧泥砖房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打开群众心结、打消群众疑虑,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利用微信群、宣传横幅、LED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利用天翼喇叭,每天定时循环播放泥砖房清理整治的政策知识及要求,大大提高了群众对清拆工作的知晓率与支持度。
四、坚持因地制宜,高效推进,应拆尽拆。
我镇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绝不搞“一刀切”,稳妥高效推进“应拆尽拆”工作。凡是涉及要清拆的,先通知由村民清理自家杂物,鼓励村民主动参与。清理整治行动中,坚持与村庄清洁行动相结合,加强清理后环境基础整治,做到清理一处、整治一处,有条件的还实行了绿化美化;并对于清出来的空间,为村民合理重新规划,搭棚围网,实行禽畜圈养,有效集约土地。
五、制定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在破旧泥砖房清拆行动中,我镇健全完善激励机制,要求各村每日上报拆除数据,通过“每日一汇报,每周一排名”的工作机制,对成效显著者给予表扬,对进度迟缓者给予批评,并将排名情况纳入村级年度绩效考核,破解镇村干部“干劲不足”的问题。5月6日以来,我镇在推进破旧泥砖房清拆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勇担当敢作为的干部,如慎田村支部书记带头先拆自家破旧泥砖房,形成示范带动作用;部分村全体村干部主动放弃休息,亲力亲为,特别是多数老屋均存在让大部分人忌讳的棺木,村干部没有一丝顾虑,直接上手帮忙转移,发扬持续作战精神投身到拆除破旧泥砖房工作上去,加快了全村泥砖房清拆进度。
据统计,自县动员会召开后到现在,我镇共拆除破旧泥砖房304座,共43054.47平方米。下一步我镇将继续狠抓落实,一鼓作气坚决打赢破旧泥砖房拆除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