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文广新局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8-10-30 来源: 本网 阅读人次: -
【字体: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文化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推动社会主义繁荣昌盛,大力推动我县文化建设发展。现将上半年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学习教育,提高政治站位

大力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制定了《紫金县文广新局党组织中心组(学习小组)2018年理论学习计划》和《紫金县文广新局2018年“三会一课”年度计划》,上半年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6个专题,干部职工做好学习笔记。召开了3次专题学习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暨全国两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省委第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邀请了县委党校老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宣讲会。文广新系统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要求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领全面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促进各项文化工作的开展。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1.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是实施紫金县文化“三馆一中心”(县图书馆新馆、县文化馆新馆、县博物馆新馆、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建设,成立了紫金县“三馆一中心”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正式挂牌,召开了紫金县“三馆一中心”征地拆迁动员会,“三馆一中心”征地拆迁现场已放线,将进一步协助推进征地拆迁工作。二是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已建成94间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完成率占36%。三是实施紫城镇等5个镇文化站提升为二级站,已完善制订提升方案,进行财政评审。“县三馆一中心”、各镇文化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及苏区革命遗址群等纪念建筑全面实行免费开放。实施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建设,建立县文化馆、县图书馆为总馆、五个镇文化站为分馆、15个村文化室为服务点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成硬件设施,全面开展总分馆制试点各项建设工作,形成了服务均等、便民惠民的服务网络体系,两个项目今年4月顺利通过省专家组的验收。2018年起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的总项目向全县铺开,打通文化“最后一公里”。

2.积极开展群文活动。举办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特别是元宵节期间,开展的“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节日”2018年紫金县民间艺术巡游表演活动,吸引了几万人观看;1-6月份,县城举办了“活力紫金·欢乐广场”广场文艺演出10场,各镇也因地制宜举办文化演出,举办校园歌咏比赛活动、端午节裹粽子大赛联欢活动,开展《小戏小品》培训、广场舞培训、少儿舞蹈进校园培训,培训约1000人次;县博物馆举办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学习十九大报告图片展、开展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作文比赛和绘画作品展;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开展文化惠民巡回演出31场。县图书馆开展了“4.23世界读书日--书香紫金·全民阅读”启动仪式、征文比赛等活动,开展“书香满乡村,共享读书乐”活动2次,举办朗诵比赛、剪纸活动、公益讲座,图片巡回展等活动,开展送书下乡惠民读书活动45次,在全县各镇、村流动图书服务点流动图书量达17500册次。县文化活动中心配合县委团委举行庆祝“五四”青年节团委文艺汇演,配合县妇联举行2018年“六一”慈善爱心公益文艺汇演,完成放映场次1200场。“百姓戏剧广场建设”项目完成公益演出活动96场。

(三)艺术创作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组织节目花朝戏《大漠胡杨》赴中国江苏宜兴参加第四届中国宜兴梁祝戏剧节演出,成功举办首届花朝戏戏迷擂台赛。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创排了“美丽江东·欢乐舞台”文化惠民专题节目,大型传统戏《墙头记》、《过渡》。在群众文艺创作方面,创作了花朝小戏《回头是岸》、快板《党的十九大精神指示方向》、歌曲《赞美你》等。

(四)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有效

完成德先楼东南角楼和屋面维修工程。完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四十九团团部旧址挡土墙维修、地基平整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主体工程招标程序正在进行。完成蓝塘镇烈三张公祠维修工作。

提线木偶戏、紫金椒酱、绿茶参加了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文博会),展示了紫金客家特色文化。“紫金花朝戏”、“河源客家山歌”正式纳入本地高校选修课程。牛肉丸、小刀面、酿鸭饭、伯公坳凉粉、紫金椒酱、紫金小吃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参加河源市非遗美食展示活动并长期入驻“太平美食街”。在开展花朝戏、木偶戏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活动,扩大传统戏曲的影响,培养爱好者,利用报纸、电视、新闻媒体加强非遗宣传。

(五)文化市场监管健康有序

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在县“扫黄打非”办公室统筹指导下,我县镇级“扫黄打非”办公室实现全覆盖,制定《关于推进全县村(居)“扫黄打非”工作站全覆盖工作的通知》下发至各镇“扫黄打非”办,到目前为止,已完成进村居的镇有14个,我县已完成进村工作站240个。

加强宣传引导,促进依法监管。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向群众、文化经营场所单位宣传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生产、禁毒、反邪教、扫黑除恶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共制作宣传标语47条,印发宣传资料5900多份。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普宣传活动,向群众派发“扫黄打非”宣传册、“绿书签”和科普资料500份。

抓好日常监管和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巡查力度,查处非法、侵权盗版、淫秽色情的出版物和音像制品。加强演出市场监管,对全县营业性演出活动进行排查和摸底。强化特殊时期执法,在寒暑假、春节等重要时段和中高考、重大政治活动时间节点,采取错时执法与日常巡查相结合、拉网排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等方式。积极参加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集中整治联合行动,会同县教育局、县公安局等单位开展了集中整治工作,查处一例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案件、一例非法销售儿童读物案件。开展文化市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安全生产月”期间,对全县文化经营场所进行全面安全生产集中大范围检查。

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我队共出动执法人员2150多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540多家次,查处违规经营行为2宗,收缴盗版音像制品620多张,非法出版物510多本,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21份。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人才等瓶颈性问题依然突出。财政投入文化建设资金不足,新“三馆一中心”项目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资金不足,推进整体建设缓慢。县图书馆、县文化馆总分馆制体系建设完后,缺巩固建设成果的配套资金。文化人才队伍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文化领军人物、专业人才少。文化艺术人才整体年龄偏大、青黄不接。二是存在文化单位管理人员、基层文化工作者对网络信息时代出现的新业态应对不足,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把握不够,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亟待提升。三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充分。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文化机构服务质量还不够高,公共文化资源效益发挥不充分等。

三、2018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抓好“三会一课”等制度的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文化发展改革的全过程,多方面持续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推动廉政文化建设,促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廉政警示教育,通过党员干部集中上廉政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廉政谈话,强化党员干部廉洁意识。维护文化安全,严守文化阵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到文化工作多领域全过程。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讲好紫金故事,传递好紫金声音。

(二)加快推进我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我县新“三馆一中心”(县图书馆新馆、县文化馆新馆、县博物馆新馆、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建设工作,力争年底动工建设;二是全面推进我县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54个贫困村建设任务,力争在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我县全覆盖工作。三是对紫城、上义、中坝、南岭、凤安等5个镇文化站进行等级提升,争取省厅验收过关。四是陆续开展第二批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建设工作。

(三)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实施文化下乡、广场文艺演出、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等文化惠民工程。继续组织开展好广场文艺演出、广场舞蹈比赛、陈列展览等群众文化活动。坚持每月举办“活力紫金·欢乐广场”广场文艺演出活动,举办3-6场时政展览。完成“百姓戏剧广场建设”公益演出200场,继续开展好月度紫金县花朝戏戏迷擂台赛,举办“廉洁读书月”活动,七·一红色经典朗诵会、中秋灯谜会、新中国成立69周年图片展等活动。进一步做好公益电影放映、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阅读推广、送戏下乡等工作。完成《一地紫金》图画集、《紫金之声》音乐DVD编辑工作,努力实现群众“按需点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四)重视文艺精品的创作与生产。调动广大专业、业余作者的积极性。大力实施文化名作、名家培养计划,推动文化精品创作生产繁荣发展。继续抓好戏剧、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特别是花朝戏的创作,争取多出精品力作。力争在2018年将大型红色历史题材剧《烈火红颜》搬上舞台巡回演出,继续做好《紫金文艺》、《紫金文学》、《紫金客家文化》、《紫邑丛书》编辑出版工作。

(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完成德先楼东南角楼及建筑屋面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十一军四十九团团部旧址修缮工作。加大文物保护与开发力度,推进紫金宗祠一条街建设。举办花朝戏剧团建团六十周年大型活动和第三届花朝戏展演活动。开展第四届花朝戏业余演员、演奏员培训班和第五期花朝戏少儿暑假培训班。发布一批县级非遗项目。加强县级非遗项目的普查工作,编印《花朝戏》、《提线木偶戏》非遗书籍,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应用系统在藏品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六)全面提升文化市场监管能力。一是深入开展联动执法,净化城乡文化市场;二是加强文化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健全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三是积极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力争年底前实现全县“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全覆盖。四是力争完成小片网整治工作,实现全县“一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