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紫金县构建高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府直属各相关单位: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紫金县构建高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县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
紫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10月10日
紫金县构建高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关于加快建立高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质量技术标准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我县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贯彻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努力在广东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和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打造紫金新优势、激发紫金新动能。
(二)工作目标
到2022年,高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主要产品、工程、服务尤其是消费品、食品农产品的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位居河源市地区前列,质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不断提高。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新格局基本建成,标准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显。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再上台阶,质量竞争力持续提升,各类企业组织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1.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省级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1个以上,全县获得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超过10家,获得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0张。其中,获得新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单位超过6家,获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节能低碳产品认证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超过6家,获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超过4家,获得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超过96个。
2.加强计量管理体系建设。全县计量标准和量传溯源体系覆盖率达到96%以上,全县各级共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5项以上;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7%,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样合格率97%以上,引导并培育创建诚信计量示范单位40家以上;全县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达标率98%以上,能源资源计量服务平台基本满足生态市建设和转型升级需要。
3.加快先进标准体系建设。全县参与制修订省地方标准1项以上、团体标准1项以上。创建国家或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项以上。免费培训企业标准化人才50人次以上,企业专利转化标准的能力普遍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大力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优化政府质量治理方式,积极组织参与质量强市专题工作培训,宣传推介国际前沿质量管理理念、知识、工具,推广质量管理标准和质量认证手段,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和质量治理能力。鼓励行业管理部门深化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转变,推行适应本行业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引入第三方质量评价机制,运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动行业质量提升,有效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府公信力。创新质量管理工具。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作用,鼓励工业消费品、建设工程、食品、药品、农产品等各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创新质量管理工具,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成果经验。实施质量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开展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和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免费培训,组织企业学习应用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鼓励企业应用合规管理体系认证、反贿赂管理体系认证等认证工具,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开展“服务零距离、质量零缺陷”质量技术服务行动,组织行业协会、质量管理专家深入企业开展“质量义诊”、认证咨询服务。引导企业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持续开展质量比对、质量改进、质量攻关等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工商信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国有资产管理中心负责)
2.强化质量认证支撑保障作用。推动质量认证升级扩面。加快推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换版升级,加强对获证企业的培训服务。开展企业质量认证现状抽样调查。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大力推行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服务认证,鼓励企业参与自愿性认证,强化新型认证推广应用,不断拓展质量认证覆盖面,推动质量管理先进标准、方法向一二三产业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延伸。强化对创新创造的服务保障。支持企业对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开展评定,探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质量、环境等多体系融合的方法和路径,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推广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和知识产权服务认证,鼓励和保护自主创新。强化对现代制造的技术支撑。大力推广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生产制造的计量保障能力,提升设计研发的精确度和有效性。推动企业通过认证活动引入先进管理体系,增强对全供应链、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能力。围绕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装备、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等积极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助力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大力推广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服务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及广东重点产品质量比对研究提升工程,扩大优质供给。(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和商务信息化局、县市场监管局等负责)
3.强化质量认证引领和带动作用。强化对现代服务的规范引领。积极引入国际高端的旅游质量认证管理,推动旅游服务质量与国际通行旅游标准全面接轨。在各类电商平台中推广实施电子商务服务认证等第三方认证模式,提升商务服务水平,增强消费者满意度。广泛开展物流服务认证与评价,提高物流系统效率。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标准化和认证建设,提升健康养老业服务质量。鼓励医疗服务机构开展医疗服务类认证,提升规范化水平。强化对乡村振兴的示范带动。深入发掘紫金优质农业资源,支持引导农业种养殖企业广泛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鼓励创建各种类型的认证示范区,通过采取技术支撑、标准引领、认证规范、品牌带动、风险防控等措施,构建“品牌+标准化+认证”发展模式,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推动水产品、肉制品、果蔬等加工企业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等体系认证,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强化食品安全保障。强化对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引导推动。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制造体系,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重点推动水泥、建筑陶瓷砖等生产企业广泛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实施绿色化循环化升级改造。推动重点用能单位积极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有效促进节能降耗。推进实施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积极引导社会绿色消费。(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民政局、县自然资源局、河源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商信局、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等负责)
4.培育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营造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落实国家促进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能力。支持检验检测认证关键技术研究,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能力建设。围绕我县产业布局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提升质量基础服务能力。支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加强对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服务。(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商信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等负责)
5.提升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综合服务水平。围绕质量安全技术保障,合理布局产品、工程、环境质量检验检(监)测机构和服务质量监管平台。围绕特色农业产业,推进广东省质量监督果蔬农产品检验站建设。加强质量基础设施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保持质量基础设施系统完整。加快各要素融合发展,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一体化、协同化运作,鼓励标准、检测技术机构拓展认证认可业务。推行“互联网+质量服务”,提升在线检测和移动检测能力,推进质量技术、信息、人才、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开放共享。依托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机构,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支持。(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商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负责)
(二)加强计量管理体系建设,推动科技进步,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1.加强计量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完善计量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加强计量科研主体培育、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载体建设、重大课题研究、科技交流合作以及科技政策激励工作,构建引领和支撑全县计量发展的计量科技创新体系;围绕民生、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计量测试技术需求,积极配合国家、省计量技术法规和产品标准的制修订,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交流,积极争取承接科技等部门科研项目,实现计量科技方面的创新突破。在贸易结算领域,重点抓好水表、电表和燃气表等民用三表计量检测方法,计量器具作弊功能的识别和破解等技术研究;在医疗卫生领域,重点抓好医用分析仪器和电离辐射计量检测、医疗诊断电离辐射剂量控制等研究;在安全防护领域,重点加强超声探伤检测计量及公共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检测技术能力研究。同时,加强对定量包装商品、限制过度包装商品检测技术的研究。(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工商信局、县卫生健康局负责)
2.加快计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计量供给体系,从传统单一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向多元化、社会化方向改革,鼓励部门计量技术机构、行业协学会、企事业单位和民营计量技术机构共同参与,积极申请计量授权,依据各自分工和定位,共同为社会提供计量技术服务,同时进一步提高计量供给质量,加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能力建设,支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做大做强,建立具有公益性和社会第三方公正地位、引入市场化运作的计量测试公共服务平台,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转以及政府依法行政提供公正服务的基础上,提高市场供给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县市场监管局、县工商信局负责)
3.提升计量服务与保障能力。统筹规划全县量传溯源体系建设。以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为主体,统筹社会计量资源,积极发挥专项计量授权机构、计量校准机构的作用,分层级、分项目、分阶段推进全县量传溯源能力建设。填补贸易结算、环境监测、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生物化学、通信、辐射和声学振动等领域亟需的计量标准空白;加强商品量、过度包装、能效标识等方面检测能力建设,满足计量行政监管需求;加强实用型计量技术研究和计量测试工作,提升量传溯源服务能力,服务我县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以及产业发展。(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工商信局、河源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县卫生健康局负责)
4.推进计量应用管理能力。在全县重点耗能行业中实施能源资源计量应用管理,推动企业实现提质降耗增效目标。大力夯实企业计量基础。鼓励企业建立符合法定要求的计量实验室,指导企业在生产加工、工艺控制、产品检验等关键过程合理配置计量器具,有效分析和运用计量检测数据,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精准控制,推动企业产品升级和精细化管理,实现能耗物耗下降、产品质量提高的目标;加强分类指导,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计量管理体系,大力推广先进计量管理理念,积极在大中型企业和重点用能单位推行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快计量信息化建设。建立并完善计量基础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计量”建设,积极参与建立全市统一的集计量技术、计量服务和计量监管于一体的大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及部门监管提供便捷的计量业务信息查询、咨询和分析服务。(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工商信局、县国有资产管理中心负责)
5.加强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大力实施“计量惠民、诚信促和谐”工程,大力推进民生计量诚信体系建设。以建立诚信制度为核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诚信自律为重点,通过政府、业主(单位)、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诚信、公正、和谐的计量消费环境。广泛开展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大力推进集贸市场在用衡器“四统一”、积极推广定量包装商品“C”标志确认制度,引导企业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完善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制度、检定结果公示制度、计量投诉处理制度、诚信计量档案分类监管制度等。(县市场监管局负责)
(三)加快先进标准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健全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标准化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形成合力。全面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放开搞活企业标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加快标准化法治建设,建立完善标准化管理相关制度和配套政策。加强标准化技术机构建设,提升技术服务和支撑能力。(县市场监管局负责)
2.合力推动先进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大中型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支持和鼓励我县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创建各级各类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带动我县产品、技术、服务等走出去,提高市场竞争力,赢得技术标准话语权,提高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水平,为全县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标准化服务保障。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支持专利融入团体标准,推动团体标准上升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使标准团体成为促进服务产业发展、保障质量底线、抢占标准高地、共享技术创新的平台。(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商信局、县农业农村局负责)
3.增强企业标准化基础能力。加强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分类指导,支持大型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更多参与国家、行业、地方重要标准研制,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引导中小微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标准宣贯和培训指导,提高企业标准化意识,引导企业建立标准化工作机制,推动重点企业全面建立完善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国内外质量认证,提升企业的标准化能力和产品、服务质量水平。(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工商信局、县国有资产管理中心负责)
4.完善提升各领域标准水平。科学规划各领域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研究、制定、发布标准体系规划并推动实施。推进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鼓励企业将自主创新技术形成技术标准,推动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形成专利与标准结合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在传统优势产业方面,引导与帮助企业建立科学适用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形成企业为主体的节能减排标准化管理格局,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道路。
在新兴产业方面,在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LED、高端装备制造以及稀土、瓷土、石英砂等功能材料相关领域,加强产品性能与核心部件等关键技术及测试方法研究,通过制定一批有一定影响力主导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抢占新兴产业技术发展制高点。
在农业方面,围绕有效支撑优质粮油、特色水果、绿色蔬菜、生态养殖、花卉苗木、南方药材等六大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重大需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体系。以春甜桔、茶叶等特色农业产品为重点,健全和应用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标准(规程),积极推动新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产品标准,以产品、过程、服务、管理为中心,建立“从田头到餐桌”农业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申报并建设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标准的制定实施,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实行标准化技术规范,大力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打造紫金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及认证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检测等服务机构建设,形成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社会企业自检为补充的门类齐全、配置合理、功能互补、资源和信息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与认证体系。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大力开展“标准提升服务质量活动”,开展现代服务业各领域产业链的关键要素分析,突出抓好重点服务业和新型业态服务业服务过程和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实施和推广,逐渐健全和运用以旅游和现代物流服务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一批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综合运用标准化基本方法,进一步推进旅游设施标准化、接待流程标准化、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完善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服务、客家古邑文化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用标准化战略思维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家乐)、客家古邑文化旅游示范项目建设,引导发展紫金特色的休闲观光与文化旅游服务。
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领域标准信息收集与研究工作,以行政审批、乡镇(街道)文化综合服务、新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及社会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为重点,加强空白领域的标准制修订,积极开展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依靠行业协会和标准化技术机构加强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宣贯和实施指导,强化标准的实施监督与反馈机制,运用现有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强化政府管理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围绕高效节能和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宜居城市、生态文明城市,提升城市建设标准化水平。推行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强化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提升建筑行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建设智慧城市,大力提升城市交通管理与服务水平。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标准化建设,完善城市设施、部件、事件管理标准体系。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立健全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标准化,制定全县重大活动和公共安全管理、保障、应急等重要标准,提升城市安全生产运行、公共安全管理标准化水平。(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商信局、县自然资源局、河源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
(四)加强高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升供给质量水平
1.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质量执法行动。加快推进现代化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破除质量提升瓶颈,加大质量监督抽查力度,重点开展实施重点耐用品质量整治提升工程、中小企业质量整治提升工程、开展质量技术攻关和质量创新等,不断提高农产品、食品药品、重点消费品、服务业、建设工程、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质量,全面提升我县总体质量供给水平。加强对公众举报投诉情况和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数据的分析研判,及时了解掌握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质量安全动态,及时开展专项执法工作,深化“双打”等行动,加大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质量问题的整治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各类质量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开展假冒伪劣产品专项整治,聚焦食品药品等民生领域,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食品安全。积极探索建立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重点打击在生产、销售、修理和使用环节利用计量器具作弊的违法行为,创新查处思路和方法,对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案件依法从重从严查处,公开曝光,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促进打造公平守信的市场环境。(县市场监管局、河源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商信局、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负责)
2.加大质量认证监管力度。加强质量认证监管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管信息的可追溯性。健全政府、行业、社会等多层面认证采信机制,推动在市场采购、行业管理、行政监管、社会治理等领域广泛采信认证结果,提高企业参与自愿性认证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日常巡查和督促整改,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综合运用能力验证、专项监督检查、部门联合监督检查等手段,加大对认证活动及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检验检测认证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依照国家统一的认证目录,督促企业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严格执行强制性认证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落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及从业人员责任。严格落实检验检测认证从业机构对检验检测认证结果的主体责任、对产品质量的连带责任,健全对参与检验检测认证从业人员的全过程责任追究机制,落实出证人对检验检测认证结果负总责制度。依托“信用河源”平台,强化对检验检测认证行为的信用管理,健全惩戒和约束失信行为机制,对强制性产品认证等过程中发生的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提高违法失信成本。(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金融工作组、中国人民银行紫金县支行等负责)
3.强化重点领域计量监管。加强民生领域重点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着力抓好对“民用三表”(水表、电表、燃气表)、衡器、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医用三源”(辐射源、激光源、超声源)等一批涉及民生的计量器具的重点检定管理,确保其量值准确可靠。同时,建立健全重点民生领域在用计量器具检定结果公示制度。加强重点计量器具产品的监管,对产品质量不稳、有区域性质量隐患苗头的计量器具,实行产品质量跟踪监督抽查,并加大后处理工作力度,促进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加强计量风险监管,针对涉及民生、社会影响大的计量器具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或潜在风险,结合计量检定、监督抽查、日常巡查、计量投诉,建立定期排查和分析评估机制,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对,确保妥善处置计量突发事件,及时化解风险。强化能源资源计量监管。加强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依法开展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资源计量审查,强化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的主体责任。积极稳妥推进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完善配套激励措施和“回头看”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指导帮助重点用能单位把计量器具的“配、管、用”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解决计量器具配备管理中遇到的技术等问题,夯实节能管理基础。(县市场监管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商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卫生健康局负责)
4.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继续完善企业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拥有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权。推动企业自觉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通过“质量月”“质量提升”等活动,强化以确保质量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建立健全履行社会责任的机制,推动行业联盟建立行业自律机制,鼓励企业强化诚信自律意识、自觉公布并履行质量承诺。实行生产经营者首责制,推动企业落实产品“三包”责任,履行缺陷产品召回法定义务。探索强制性标准实施与质量监管相结合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根据我县重点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程度、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情况和实现程度开展分类监管,实施企业分类动态管理。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加强质量违法失信行为信息的在线披露和共享。建立产品统计监测制度,健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宏观质量统计分析。(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工商信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等负责)
(五)加强高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改革创新,加强区域合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1.大力推动计量和质量认证制度改革创新。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加强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与实施产品认证制度有关工作的衔接。促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发展。结合我县质量技术机构改革,加快经营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市场化运作进程。推行“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提升在线检测和移动检测能力。鼓励标准、检测技术机构拓展认证认可业务,打造质量技术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检验检测技术、信息、人才、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开放共享。(县市场监管局、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负责)
2.打造县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核心企业,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区域公共品牌,把县级品牌打造成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实施紫金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的塑造工程,设计县级公用品牌形象标识,注册集体商标和版权登记,取得产权保护,创响一批紫金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名特优新品牌农产品达到20个以上。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溯源系统,健全农产品生产档案,以科技手段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追责主体,实现源头可追溯、流程可追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的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督管理。(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工商信局、县市场监管局负责)
3.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根据《广东省养老机构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在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方面,加紧制定符合我县养老机构设施设备配置规范、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控制规范等标准。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加紧制定社区养老服务基本规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基本规范等标准。积极研究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标准。通过培训、论坛、讲座、展览等多种形式,加大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力争使养老服务标准落实到行业管理和经营服务的各个环节,提高全行业实施标准的自觉性。要继续加大已发布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实施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老年人能力评估》等标准,以及养老护理员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积极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管理标准化。鼓励相关养老机构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并积极申请第三方认证,以逐步提高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加强养老服务质量体系建设,完善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管理,推动服务质量对比提升,组织开展“安全、诚信、优质”服务创建活动。努力建立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群众参与的养老服务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县民政局、 县工商信局、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等负责)
4.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湾区项目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过程中积极推行国内外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在工程施工、项目引进、社会服务中广泛开展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服务认证,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大湾区内认证、检测、技术等资源交流、共享和检测认证结果的互认,促进检验检测认证专业服务加快发展,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工商信局、县市场监管局等负责)
5.深化质量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合作。开展国内外先进质量认证标准比对研究,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领域的合作,推动认证结果互信互认,努力破解国际市场准入壁垒,带动优势装备、产品、技术、服务、产能“走出去”。有序开放检验检测认证市场,落实国家鼓励外商投资检验检测类产业的支持政策,鼓励外资机构依法进入我县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吸引优质的外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来我县设分支机构,导入国外先进认证标准、技术和服务模式,服务我县对外贸易和新兴产业发展。建立计量交流合作平台,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质量管理和计量技术理念。重点在学术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县工商信局、县市场监管局等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高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省委李希书记讲话精神以及市委七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方案要求,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方案要求,科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合理谋划远期规划,使近期要求、实施步骤更有针对性,远期措施更有科学性。
(三)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各级各部门要围绕构建质量技术标准引领机制,完善相关产业、环境、科技、金融、财政、人才培养等配套政策措施,特别是针对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品牌、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等提供资金、人才和土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