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5-02-10 来源: 本网 阅读人次: -
【字体: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和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8”具体安排和县委“137”工作安排,坚决把法治理念贯穿到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平稳运行,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紫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抓牢政治建设,夯实思想根基。一是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了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县委党校重点课程,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常态化学习83场,县委党校开展专题课程学习11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凝心铸魂。二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全面领导,将法治建设纳入县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求,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法治建设的重点任务,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推动工作落实。全年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听取研究有关法治建设工作情况19次,印发《紫金县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中共紫金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三是严格落实法治责任。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实施法治建设县委书记实施项目,落实年度述法评议工作机制,督促各镇各单位严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职责,并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印发《紫金县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四是营造良好法治氛围。运用各类媒体、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同时选取县委党校、蓝塘司法所等场所作为宣传阵地,不断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增强行政效能。一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推进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全县45个政务服务职能部门、1782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为企业群众提供集中服务,实现无差别综合窗口集中办理事项1304项。持续落实“一窗办、简化办、马上办、网上办”,实现537项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216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视频办”“零跑动”、紫金人在龙华可办理事项100项和龙华人在紫金可办理事项177项,推动45个“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事项落地实施。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应用政务服务二次统筹规则实施清单共1256项,县政务服务大厅预约叫号可直接对接市级统一预约服务平台。二是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坚持服务为民,简化审批流程,实现企业设立登记0.5个工作日办结,简易注销公告期缩短至20日,全年累计办结2747单电子化业务,新增市场主体2894户,办理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企业38户,推动企业注册等897个即办事项“最多跑一次”。创新推行新办企业首套印章免费刻制服务,已为74家企业提供免费刻章服务,实现企业开办“零费用”。发挥县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作用,创新推出“八个特色服务”举措,为企业提供实地考察、商务活动安排、手续代办等一揽子的一对一、定制化“保姆式”服务,全年共对接企业303家,办结事项共154项,其中代办理工商营业执照7家,代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5家,代办签约成交确认书8家,代办签约出让合同8家、代办土地证9家、服务企业次数达到264余次,助力招商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落实惠企政策,组织45家企业申报企业上规、技改、科技创新等各类奖补资金773.18万元。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违法行为,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转化运用,共查办知识产权侵权假冒案件11宗,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共登记5笔,登记金额1.0874亿元。三是提升数字政府水平。加强政务信息基础建设,全县451个接入单位实现IPv6全面应用、“一机两用”等最新技术要求;强化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推动信息化项目4个立项评审,4个方案评审,信创技术审核4个,批复立项4个,完成项目验收6个。深化省政务大数据中心平台应用,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结果物电子证照注册签发,目前已签发证照数7种,签发数量11.6697万个。

  (三)坚持依法行政,促进公平正义。一是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编制印发《2024年紫金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紫金县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今年以来,共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12件和重大行政决策5件,出具合法性审查书面意见132件,其中法律顾问共对全县涉法事务出具书面法律意见37份,参加涉法会议56场。二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开展行政执法“三大专项整治”工作,收到执法投诉1宗,已引导该投诉人员走行政复议途径解决。并将收集到的线索汇集后发出执法监督提醒函9份,发出行政复议意见书33份。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全县44个行政执法主体在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上公示了7787条行政执法信息,38个行政执法部门在河源市行政执法信息平台上办理了3319宗行政执法案件,信息公示数量同比上升。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依法审查执法人员资格,做好914名行政执法人员的规范管理工作。组织执行人员参加广东省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综合考试,办理执法证358张。举办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和行政诉讼典型案例讲座,累计参加292人次,行政执法人员水平显著提升。四是深化复议应诉攻坚。学习贯彻落实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累计开展5次专题学习宣传活动,普及400余人次。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开通网上申请渠道,设立17个行政复议基层联系点和服务窗口,全年累计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12宗,共办结88宗(含去年结转3宗),法定期限内结案率达100%。认真做好行政复议调解工作,累计办理行政复议调解案件12宗,86%的行政争议在行政复议程序中达到了“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效果。积极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累计办理以县政府为被告的行政应诉案件38宗,出庭应诉率达到100%。五是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抽查计划132项(本部门101项,跨部门31项),基本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截至目前,全县完成抽查并公示市场主体939家,实现信息共享。

  (四)聚焦社会治理,防范化解矛盾。一是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1+6+N”工作体系建设,创新运用“客家擂茶调解法”“饶让调解法”“五老一贤”等调解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999宗,化解982宗,化解率为98.2%。大力推广运用“禾坪说事”基层治理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禾坪说事”957场次,收到群众问题和意见1267件,解决1049件,跟踪推进218件。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村(社区)法律顾问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运用法治方式有效解决基层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157名“法律明白人”,56名村(社区)法律顾问,为1.6万名群众提供审查合同、人民调解、出具法律意见书、法律咨询等3684件(次)服务。二是积极推进普法宣传工作。成功举办“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民法典、“宪法宣传周”“12·4”国家宪法日等系列法治主题宣传活动,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提升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能力和水平。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法治专场宣传活动40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9.3万余份,线上滚动播放法治宣传标语9000多条次,受教育8.3万人次。三是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畅通政府投诉渠道,截至目前,共受理12345政府热线有效工单17350宗,已办结17029宗,事项时限内办结率100%,社会监督作用愈加彰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持续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全年县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发布动态、通知等信息2066条,政务公开信息625条,为群众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我县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法治政府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法治理念和依法行政能力还需进一步强化。部分单位领导干部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对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认知不够清晰,对当前新形势下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深刻,在推进工作过程中仍有“形式化”“口号化”的倾向。此外,个别单位的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较为薄弱,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行政事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达到应有的标准和要求。

  (二)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还需进一步完善。当前,我县各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虽已整合乡镇原有人员与新招录力量,但队伍整体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存在差异,具备法律专业背景的人员占比偏低,执法功能室的建设和执法装备的配备均存在明显短板,与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影响了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行政争议的化解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当前我县行政复议案件量持续增多,重大复杂案件和群体性案件的数量有所增加,重点领域案件处理不够高效,如山林权属类、征地拆迁类案件存在纠纷数量多、化解难度大、败诉风险高的问题,复议人员数量和能力水平有待提升,涉案单位发挥主体责任推动行政争议的能力还有待增强。

  三、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加大法治政府建设统筹力度。持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持续推进法治紫金、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二)进一步提升行政决策质量。严格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协调机制,实现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全覆盖。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制度,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机制,压实业务部门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主体责任,形成动态清理的长效工作机制。认真贯彻《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推动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明确合法性审核责任。

  (三)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大“数字政府”建设力度,推动全县办事标准、流程、时效与大湾区接轨,深化“一件事”“一网通办”“一窗通取”“网上办”服务,努力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持续优化提升政务大厅功能,推行全领域集成式服务,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进一步扩大跨域通办版图,与更多地区开展两地通办,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四)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适时对下放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开展动态评估并调整,不断提升乡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持续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五)进一步加强法治队伍建设。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取得更好实效。采取专题培训、案件交叉评查等方式,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加强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