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安镇佛岭村:聚力“五个方面”,跑出典型村创建“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4-12-11 来源: 本网 阅读人次: -
【字体:
  凤安镇佛岭村借入选“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东风,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培育,聚焦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绿美建设、基层治理、改革发展等方面下功夫,由表及里、内外兼修,不断提高典型村的层次和水平,跑出典型村创建“加速度”。

图片

  1.培育发展特色产业融湾区市场

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利用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内的地理优势,锚定湾区市场需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开展精准招商引资,吸引优质企业、种粮大户落户佛岭村,累计引进紫金御景生态梅园、航空科普研学基地、凤安腊味农业产业基地等3个项目,初步形成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的产业布局。以绿美生态建设和创建“三美家庭”为契机,围绕“青梅”做文章,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村旁街边等种植青梅,持续增强佛岭村“青梅”特色品牌影响力,大力推进紫金御景生态梅园项目落地见效,前期拟投入1.7亿元,种植约1000亩青梅,打造梅林美景吸引湾区游客在佛岭“吃住游玩”,实现互利共赢,有效带动65户村民和村集体增加收入。

图片

  2.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

坚持统筹规划,精准施策,扎实推进道路、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户巷道全面完成硬底化建设,村道Y274线4.5公里单改双工程竣工通车,集中供水管网100%完成入户建设并投入使用,全域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覆盖率达82%,实现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坚持外塑“颜值”,内修“底子”,持续推进全村房屋外立面微改造、智慧村庄数字化建设等,打造一条精品旅游路线、一条乡土文化长廊、一片美丽田园和一段美丽碧道,建立完善文体活动、休闲娱乐、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群众性公共文体活动场所,村庄人居环境水平得到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显著提升,推动村庄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

图片

  3.推进镇村绿化美化提生态品质

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理念,结合佛岭村“万亩梅花海洋”项目建设,因地制宜,画好科学合理的“作战图”,扎实开展“全民绿化,河力备耕”冬季造林备耕活动,组织干部群众积极打穴、插苗、备耕,备耕面积达2.6亩,完成打穴数量294个。深入开展“四旁”植绿活动,持续提升“五边”绿化美化品质,全方位进行“见缝插绿、见空补绿、见墙添绿”式绿化,多方筹集资金39万元,种植苗木超1万棵。持续推动“三美家庭”创建,着力打造“绿美庭院”,推动从家庭“一片美”向全村“处处美”发展,以强劲态势厚植绿色优势和提升生态品质,致力打造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绿美紫金生态建设佛岭示范样板。

  4.创新基层治理机制优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领域和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问题,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召集村民、党员代表、人大代表、外出乡贤、法律顾问等人员,定期召开或临时召开“禾坪说事”,面对面听民声、化矛盾、解民忧,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据统计,累计举办“禾坪说事”超50次,推动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和建议80件,发动500余名外出乡贤出力出资,累计筹集资金115万元助力家乡建设。进一步优化基层治理机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乡风文明我先行”“我的家乡我建设”“长者志愿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开展“三美家庭”“红旗评比积分+”等创建评选表彰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参与村庄自治。

图片

  5.抢抓镇域改革机遇促资源转化

紧抓“一镇一改革”的政策红利契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土地撂荒工作,对碎片化耕地进行整治,实现“小田变大田”,改善灌排条件,推动“撂荒土地”变“希望良田”。开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筹集资金300万元,投入创新“稻下经济”农业生产新模式,全力推进1144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统筹土地闲置资源流转,采取“村集体+农户+企业”模式,将集中连片良田承包给企业经营管理,大力发展特色“水稻+”产业,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收入。佛岭村“稻下经济”发展项目入选为河源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