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39:南岭镇“十个一”措施破解流动党员参与教育实践活动难问题
南岭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外出务工流动党员多,流动性、分散性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象联系难、集中学习难、管理服务难等问题。制定《南岭镇流动党员群众路线教育“十个一”活动方案》,创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引导流动党员做到“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掉队”地全程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确保联系不漏一人,教育实践活动不少一人,并积极探索建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是开展一次调查摸底,破解“去向掌握难问题”。对全镇外出流动党员进行一次全面细致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外出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做到流动党员数量、外出时间、流向地点、联系方式、从业状况、家庭情况“六清楚”。然后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和管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党员外出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和党支部定期向镇委报告制度,做到“一个流动党员一张表,一个村(社区)党支部一簿册,镇委一本总台账”,确保全镇152名外出流动党员信息不重不错不漏全面掌握。让外出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将个人思想动态、工作生活情况置于党组织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之下。
二是寄去一套学习材料,破解“指导学习难问题”。通过邮寄、捎带等形式,寄送一套学习资料给外出流动学员。将十八大精神、党章等一些重要理论以及各个阶段要求党员必学的内容录入其中,并安排一些就业再就业政策、创业实用技术等内容和南岭乃至紫金的经济社会发展动态信息,让流动党员异地学习有资料、自主学习有内容。指导他们学习党的政策、知晓紫金动态、关心家乡发展、提升认知水平。目前,共寄发学习资料205套。
三是搭建一个交流平台,破解“互动学习难问题”。针对流动党员流向分散、变动频繁的特点,通过电话、手机短信、飞信、QQ群、南岭政府网站等平台建立多层次联系渠道。及时把党的知识、党建信息和镇委近期工作安排等信息要点传送给流动党员,供他们学习掌握。同时鼓励外出流动员发挥在外工作期间见识多、路子广、经验足、思想先的优势,根据在外的经验所得,通过以上平台,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积极出谋划策、踊跃贡献点子。目前,共收到流动党员的意见建议21条,涵盖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生态保护、关心困难党员等多个方面。
四是寄送一封慰问信,破解“组织关爱难问题”。向流动党员寄发镇委统一印制的《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送去党组织的问候,并说明开展异地学习的目的、要求和方式,动员他们利用好业余休息时间,通过自学丰富生活内容,提升自身素养。
五是要回一份承诺书,破解“践行活动难问题”。通过互动平台将县委“五诺”工作方法的部署和要求告知每位外出流动党员,要求他们结合实际,围绕“五个一”(带回一项专业适用技术、提供一条发展信息、引进一个经济发展项目、奉献一片爱心、提出一条合理意见建议)主题,量身设置符合流动党员自身实际进行承诺践诺,将承诺事项写入《党员公开承诺书》寄回所属党组织。截至目前,23名外出流动党员作出的公开承诺56项。
六是召开一次座谈会,破解“组织生活难问题”。利用假日流动党员返乡高峰时机,每年选择一个假日召集一次返回乡党员座谈会,向他们通报家乡的发展变化,深入了解党员在外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交流他们在外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好做法,并广泛听取他们对教育实践活动和支部党建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交流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把外边好的经验、做法带回家乡,发展地方经济、带领群众致富。
七是开展一次主题实践,破解“作用发挥难问题”。引导流动党员为驻地作贡献,为家乡添光彩,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积极开展“回村任职、回乡创业、回报家乡”主题实践活动,争当推介家乡宣传员、招商引资联络员、全民创业引领员、联系群众服务员,家乡建设出力,为困难群众献爱心,为建设和谐南岭展示才华、发挥作用。
八是帮扶一批困难户,破解“党员生活难问题”。 要求各村党支部在“七一”等重要节假日安排专人到流出党员家中进行家访慰问,给流动党员家属送去党组织的问候。针对流动党员中个别困难户,开展一次“送温暖、献爱心”的帮扶行动,帮助困难流动党员家庭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流动党员安心在外工作。
九是要一份工作鉴定表,破解“对象了解难问题”。要求各党支部联系人与流动党员的工作单位党组织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参加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积极向用人单位要回一份流动党员个人工作表现鉴定表,作为家乡党组织对流动员进行点评或评比表彰的依据。
十是带回一份喜报,破解“楷模引领难问题”。要求流动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争取获得流入地的表彰、嘉奖。党员本人将其获得的荣誉喜报等相关证件材料捎(寄)回流出地党支部。流出地党支部向全体党员和村民进行宣传,让广大党员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