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紫金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委员提案(第3号)的答复
紫经商信函﹝2018﹞21号
您们提出关于《有序发展高速公路出入口经济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我县交通路网不断完善,汕湛高速公路紫金连接线建成通车,河惠莞高速公路紫金段动工建设,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发展后劲日益增强。同时,也暴露了城市提质增效等规划问题。
目前,我县标本兼治,千方百计优环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城乡建设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大力整治城乡人居环境,县城环境更优,镇村面貌更美。标本兼治,集中精力开展声势浩大的县城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县城“六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规范整改门店1005间,拆除违章建筑31宗6486平方米。扩容提质取得实效,坚持规划引领,县城(第五次)和15个镇总体规划修编完成,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达80.4%,镇村规划管理队伍实现全覆盖。县城扩容加速,县城环境整洁规范、顺畅有序,得到广大市民点赞。
紫金县人民政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四次全会和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全力打好“四大会战”,围绕环境打造、产业提升、乡村振兴、文化建设、基层建设和法治紫金“六篇文章”,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奋力开创紫金发展新局面。
一、力夯规划基础,坚持“产业兴县”战略不动摇。一方面,针对县城规划不全、执规不严和镇村有建设无规划的现状,我们加快推进县城第五次总体规划修编,抓好镇村整体规划,实施产业功能布局规划,启动全域规划工作。目前,已完成县城和15个镇总体规划,三大产业规划实现“三规合一”,全县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达80.4%。同时,严抓规划执法检查,维护规划刚性权威,以规划引领发展的局面逐渐形成,为城乡有序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全力加快汕湛高速西出口附近的紫城工业园开发,打造县域经济的新增长极、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和产业共建的新高地,在河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腹地和“产业锚地”战略中奋力争先。一是高标准规划产业。结合产业集聚发展理念和主体功能区划分,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若干个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环境影响小、品牌效应大的产业集群。二是高质量建设园区。加强与龙华区合作,完善园区共建共享机制,用好省产业共建财政政策和对口帮扶资金,投入3亿元,加快园区扩容步伐,突破用地等要素制约,新征用地3平方公里,力争园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以上,不断提升园区接纳能力;完成首期2.7 平方公里“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成连接园区与汕湛、河惠莞等高速出口的快捷通道,打造生产、生活“两优”环境。
二、统筹城乡建设,铆足振兴后劲。以扩容提质为抓手,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全力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坚持规划引领,完善县城控制性详规等专项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完善县域内部道路和交通站场规划,启动商贸物流中心和园区物流功能区规划,大力构建综合运输物流体系。加快城南新区和安良大道南北贯通工程建设,力争省道S242线县城段改线工程建成通车,拉大县城发展框架。二是找准产业。按照县“三带”产业规划,根据各村自身区位、资源特点和自然历史条件,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村级产业定位,并一以贯之抓好产业发展,形成“村村有产业、一村一主业”的村级产业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城市综合执法职能,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严厉打击“三违四抢”,常态化整治城市“六乱”,提高“五化”水平,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以“三带”产业布局为基础,促进有条件的镇依托产业园区、空间区位、人口聚集和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城镇化发展。重点是抓好紫城客家工业小镇建设,进一步推动县城、中心镇与其他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率,打造成为红色、工业、旅游、农业特色小镇。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三农”服务,促进乡村振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三年攻坚,两年巩固,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目标,牢牢把握“精准”核心要求,大力推进特色种植、禽畜养殖等产业扶贫项目,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强化扶贫资金筹集使用监管,保障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好用活扶贫政策,提高扶贫小额信贷效益。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民营企业等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多形式的经营合作,推动各贫困村成立1家以上能带动贫困户发展的专业合作社,确保可开发贫困户每户至少发展参与1个增收产业或1人就业,实现稳定脱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二是守住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认真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合理盘活存量、闲置土地,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三是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完善就业创业服务指导和援助机制,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2018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