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邻湾区商机无限!来紫金投资,未来可期
落户紫金,不仅可以享受最优惠的投资政策,还可享受最优质的服务。近年来,全力打造优质投资平台,为在紫城工业园、蓝塘产业新城落地生根的企业提供最优的投资环境和最优惠的投资政策,并为企业员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一直是紫金县委、县政府推进工业园区发展的重点工作。
除了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外,紫金县充分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大网络”,围绕打造创业最宽松、服务最优质、配套最齐全、人居最优美和低生产成本、低交易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营商环境,不断加强政务服务建设,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实现了“一门式”服务、“一窗口”受理,推行受、审分离服务方式,实现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全力打造紫金服务型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紫金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辐射带动第一圈层。“双区”的产业转移和广阔的市场需求,给紫金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紫惠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打通了紫金“融深”“融湾”的战略通道。黄赞福 摄
要加快“融深”“融湾”步伐,交通必须先行。5年来,紫金县累计投入87.8亿元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新增高速公路60.5公里,改造国、省、县、乡道103.5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加快形成外联内畅的交通体系,全面融入河源都市半小时经济生活圈、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生活圈,实现与深圳都市圈、惠州“丰”字交通网络的快捷联通,成为最邻近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辐射热点地区。
随着赣深高铁河源站、河惠汕高速公路、河紫快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紫金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强的发展后劲。当前,众多企业包括不少知名房地产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瞄准紫金这一投资宝地,纷纷抢滩布局。选择紫金就是投资未来,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共识。
紫金县不仅地价、电价、水价、人力成本等投资成本均居全省至低水平,而且人力资源丰富,县内两所职业技术学校每年可输送各类专业技能人才2000多名。企业可与学校合作,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定向人才培养。县人社部门与11万外出务工人员建立点对点联系,可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落户紫金的春米六智科技公司生产车间 肖斌 摄
除了投资成本低外,园区的优惠政策也非常具有吸引力。紫金县委、县政府对入驻园区的企业实行最优惠的政策,涵盖建厂补贴、工业技改、贷款贴息、税收奖励、上市扶持、企业员工住房补贴等13个大项33个小项。
比如,在建厂补贴方面,建厂补贴标准为每平方米奖补60元。在贷款贴息方面,企业用于生产性的贷款,贷款期限1年以上,最高贴息50%,每年最高贴息额度为500万元,贴息期为2年。在鼓励上规方面,首次上规(产值达到2000万元)奖励30万元;企业上规后,当年纳税增长20%以上,新增地方留成部分50%奖励企业,最高不超500万元。在扶持优质项目方面,通过省产业园招商选资奖励金评审的入园项目,分阶段奖补500万元。在企业上市扶持方面,给予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630万元的奖励。在科技创新扶持方面,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整体搬迁入园,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200万元支持;企业将研发总部迁入,给予一次性200万元的支持;获得国家、省、市等级别科学技术奖的特等奖和一、二等奖的项目,分别给予配套奖励。在高效益企业扶持方面,入园企业年度产生税收达到20万元/亩以上的,前3年企业上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100%用于奖励企业;后2年50%用于奖励企业。在工业技改创新扶持方面,符合条件的入园企业全部纳入技术改造,购置设备300万元以上的,按其购置智能化设备金额的17%-20%给予支持,单个项目支持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组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的,给予一次性100万元的支持。在员工购买补贴方面,紫金县出台《紫城工业园企业员工住房补贴实施细则》,从2019年开始,县政府连续三年每年拿出200万元“招工揽才”,以抽奖的方式,为园区服务满一年以上的企业员工提供住房补贴,最高10万元,最低5万元。
近年来,紫金不断修订和完善《紫金县工业园区鼓励投资若干政策措施》,不仅“真金白银”的招商政策得到广大客商的认可和赞誉,而且“专员制”“代办制”的贴心服务,让投资企业省心、省力,安心经营、聚焦发展。
去年以来,紫金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活动,紧密对标“双区”制度和市场规划体系,破除制约发展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生产要素流动便利化,全力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同等水平的营商环境。
目前,紫金成立了县投融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重大项目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引导资金、土地等要素协同向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平台集聚。同时,严格执行服务事项清单标准化制度,完善重大投资项目服务“绿色通道”,全面推行为企业服务承诺“公示制”、重大项目服务“专员制”、投资建设项目“代办制”等模式,增强紫金特色优质服务效能。
同时,紫金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建设工作,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思维,提升工作效率,围绕企业群众所需,立足政府所能,勇于改革创新,积极推行“三多向一”“八个特色办”“服务下沉”等政务服务改革创新举措,切实为企业群众提效减负,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务服务环境。
一是“多门”向“一门”集中。县级政务服务大厅共进驻35家单位包含725个事项,进驻率达100%,解决了企业群众进多门办事的难题。二是“多窗”向“一窗”集中。依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综合服务模式,设置综合服务窗口17个,配备工作人员17人,实现任一窗口均能受理29家进驻单位346项服务事项,一窗受理率达100%,切实减少了企业群众在实体大厅排队等候的时间。三是“多次”向“一次”转变。坚持“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高质量做好政务服务事项“十统一”标准化梳理和办事流程优化工作,削减各类繁琐手续和不必要证明,实现了企业登记注册等108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四是政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数据上云、服务下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紫金以全市“数据上云、服务下沉”建设试点为契机,大力开展镇村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工作,推进办事流程优化再造,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到镇、村(社区),着力打通了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紫金坚持“富民强县”目标,除了举全县之力发展工业项目,壮大财源外,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藏富于民,激活广大乡村发展活力,把紫金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变为金光闪闪的“金山银山”。
短短几年时间,紫金茶产业实现规模从小变大、管理从散乱到规范、品牌由弱变强的根本性转变。异军突起、后来居上的“紫金茶”,已经成长为广东三大名茶之一,成为紫金的绿色生态名片,不仅引领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更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绿色产业。
▲备受粤港澳大湾区群众喜爱的紫金蝉茶 黄赞福 摄
目前,紫金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荣获“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紫金蝉茶”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大湾区最受消费者喜爱区域公共品牌”,获评“广东十大好春茶”数量连续3年位居榜首。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精深加工产业,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工程,打造了紫金客茶谷、承龙嶂茶旅基地、金丰号客家茶庄园等8个三产融合示范园。据统计,紫金县茶产业产值由2015年的1.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06亿元。预计到2025年底,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可达8万亩,总产量达5000吨,综合产值超15亿元。
绿色产业发展高质高效。发展茶产业的同时,紫金立足资源特色,紧抓“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不断拓展三红蜜柚、肉鸽、蓝塘土猪、三黄胡须鸡等特色产业种养规模。目前,建成农业特色产业村18个、农业特色专业镇1个。同时,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合作经营模式,培育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3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家、县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家,将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增强收入支撑。
紫金生态良好、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不仅是种植茶叶的黄金宝地,还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近年来,紫金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充分借助区位优势、气候资源和茶产业基础,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平台”“大网络”“大市场”,以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名副其实的优质“茶罐子”“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为目标,紧抓河源市打造东江上游产业带、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乡村振兴的契机,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推动“三产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短短三四年间,紫金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两大发展成果,先后建成紫城工业园和蓝塘产业新城,工业园区建设创造了“紫金速度”。同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紫金茶”从默默无闻到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紫金县成为“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县”,众多茶旅综合体成为网红打卡点。紫金的绿水青山正成为吸引众多优质企业投资的“金山银山”,敬梓温泉康养小镇项目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纷纷抢滩紫金。目前,紫金形成了一、二、三产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