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强降雨防御工作总结
6月13日以来,我县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降水范围广。面对严峻的降雨形势,我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的部署要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委督导组的有力指导下,我县实行响应上调一级、责任压实一层、指挥前移一步,严阵以待、严防死守,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截至目前,此次强降雨转移安置群众妥善有序,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取得了人员零伤亡、经济小损失的阶段性胜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雨情。6月13日17时-24日18时,我县平均面雨量为176.6毫米,最大降水量为245.5毫米,出现在义容天欧矿区。最大小时雨强为南岭镇政府的45.1毫米(6月15日14时-15时录得)
(二)水情。6月13日17时到24日18时,我县累计7座水库超限水位,14日17时到16日19时期间,黄塘镇双下水库、蓝塘镇茜坑水库、县城响水寨水库、紫城镇七娘寨水库、敬梓镇柑坑水库、瓦溪镇老虎岗水库、凤安镇东门窝水库超汛限水位,其中14日17时录得黄塘镇双下水库超汛限62厘米,为本轮强降雨期间最高值。其余39座水库均未超警戒水位,全县中小河流水势略有上涨,但未超警戒水位、无洪水预警信息。
(三)险情。据统计,受到此次强降雨的影响,我县16个镇出现不同程度的险情灾情。截至24日18时,全县因灾倒塌房屋8间。其中“全到户”4间,人员均已提前转移安置到位,未造成人员伤亡。发现山体滑坡1305处,冲毁桥梁3座(苏区镇1座小桥、义容镇2座铁桥),均已落实警戒、值守等相关措施,不影响群众出行。损坏堤防61处3061米、冲毁公路34处2861米、道路塌方840处。
(四)人员转移情况。我县累计转移群众1673户5176人,其中集中安置1239人、分散安置3937人。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未雨绸缪,应急演练到位。今年以来,紫金县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的思想,通过复盘紫金县2013年“8·16”特大洪涝灾害,汲取近年来防汛工作经验教训,制定印发《紫金县抢险救灾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和《紫金县防汛应急救援力量应急响应前置预案》,4月底就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县272个村(居)“十个有”建设全覆盖(有组织体系、有大喇叭、有警报器、有避难场所、有风险地图、有明白卡、有应急值守、有应急照明、有小册子、有宣传栏)。同时,在“5·10”强降雨之后进一步健全完善,通过机制完善未雨绸缪认真做好防汛各项准备工作,为打赢这场防汛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这轮强降雨前,我县审时度势,准确预判,提前做好应急部署,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做到了高度戒备、充分准备、严密防备。
(二)快速响应,工作部署到位。6月13日17时,我县迅速启动相应的防汛IV级应急响应,并视雨水情情况分别于6月14日11时、23时将防汛IV级应急响应升级为防汛III级应急响应和防汛II级应急响应,同时,立即启动紫金县抢险救灾应急处置指挥体系,成立抢险救灾应急处置总指挥部,下设的综合协调、应急救援、受灾群众安置、医疗救助及卫生防疫、交通抢险、水利抢险、电力抢险、通信抢险、后勤保障及物资供应、新闻宣传和舆情处置、督导等11个工作组迅速激活启动,保持扁平化、实体化运作。县委、县政府每晚召开全县强降雨防御工作视频调度会议,对全县防汛抢险救灾工作进行全面动员,作出具体部署,要求各镇、各单位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竭尽全力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三)靠前指挥,责任落实到位。市委督查组靠前指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春球同志进驻紫金后,第一时间到各乡镇督导防御强降雨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带队深入县直相关部门和各镇进行督导检查,每天召开工作例会,分析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县四套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在挂钩联系镇驻守,坐镇指挥强降雨防御工作;镇领导下沉至村、村干部到户,全面靠前指挥,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全县各级各部门根据强降雨防御工作要求严格落实责任,全员取消周末双休,休假人员取消休假返岗上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快速反应,全力做好防汛工作,团结带领群众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强战斗堡垒。
(四)压实责任,风险管控到位。紫金县注重加强风险排查管控力度,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措施,派出工作组联合镇村干部,实行网格化管理,分片包干对全县道路桥梁、地质灾害点、依山建房、削坡建房、低洼易涝、山塘水库、破旧泥砖瓦房、自建房等高风险地区进行全方位、全区域滚动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点立即落实封闭管控措施并安排人员进行巡查值守,确保不发生规模性风险和次生灾害。特别是对乡村桥梁严格落实“一人一桥”的负责制度,加强巡查值守,切实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截至25日,全县共出动26451人次,共排查出安全隐患2913处,已整治1538处,其余均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未发生人员伤亡。
(五)转移迅速,安置管理到位。我县坚持“宁可听群众骂声、不愿听群众哭声”“宁可提前转移、不要紧急转移”“宁可多转移、不要少转移”,将临灾转移作为最关键的防灾措施。县镇村干部对照临灾转移人员底册,从保障群众安全出发,扩大群众转移范围、加大群众转移力度,提高转移标准和速度,坚决果断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确保涉危险区域群众全部转移到位,确保群众生命安全。蓝塘镇、紫城镇、瓦溪镇、凤安镇均发生房屋倒塌,由于镇村严格落实“应转尽转、应转早转”的安全转移群众工作要求,其中,4户18人在房屋倒塌前已经转移,成功避险,均未造成人员伤亡。同时,对转移出来的群众住所均落实“三个一”措施,强化已转移群众安全管理和人文关怀,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在集中安置点设立临时医学观察点,严格落实消毒消杀、疫情防控等卫生防疫措施,确保不发生疫情。
(六)创新工作,应急措施到位。我县在强降雨防御工作中,注重创新举措。一是做到力量前置。提前预置应急救援队伍35支644人前置到灾害易发区,形成多个救援支点,随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及时科学安全有序开展抢险救援。二是提前预报预警。全县各镇村999个应急大喇叭用普通话和客家话循环播放预警信息,提醒当地民众注意防御强降雨,及时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发出守护生命“最强音”,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强化已转移群众安全管理措施。瓦溪镇在转移群众家门实施“封条分色分类管理”,分类对不同风险隐患的房屋进行张贴:“红色封条——用于张贴有人居住且已转移的;橙色封条——用于张贴空房但住户有可能返回的”。同时,在封条上注明需注意事项:告知群众在强降雨防御期间不得进入该住处,并留下包片干部的姓名和联系电话,转移工作做到有力度、有温度。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县依山建房、削坡建房、地质灾害点等存量较多,降雨大风等极容易导致发生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极容易造成灾害事故。下来,我们将继续保持高度警惕,按照省市部署要求,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善作善成的决心、抓铁有痕的作风,时刻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把安全稳定工作放在心上、拿在手上,抓紧抓实抓好,努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一)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对破旧泥砖房、屋后山顶出现坍塌等薄弱区域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点要进行登记造册、落实管控措施,加强巡查值守,确保万无一失。严格落实“三个一”措施和“人盯人”“户盯户”管理措施,坚决防止转移群众擅自返回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二)科学防治地质灾害。对已经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原则,科学选择预防和治理方案。对威胁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有效制定治理或避险搬迁计划,做好转移群众的服务管理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三)统筹推进复产重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灾后防疫和复产重建等工作,及时修复受损公路、桥梁、水库等基础设施,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对全县削坡建房进行系统性整治,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农村建房管理,规范农村建房审批制度,加强执法巡查,加快形成全覆盖巡查、常态化监管的农村建房管理长效机制,杜绝新增削坡建房、依山建房。
(四)总结经验防患未然。对此次强降雨发现问题登记造册,科学系统总结,形成台账,列入应急预案。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根据雨情、水情、汛情变化,科学制订不同响应等级的防汛备汛预案,做到排查、转移等处置措施标准化、制度化,确保一旦发生灾情能科学指挥、迅速反应、有效处置。